只是專案時程要想再更進一步縮短,卻也怕沒那麼容易。因為這背後不僅僅是技術問題,創意有時候會是更大的考驗。事實上丘立全認為,從某些角度來說,啟雲在Facebook上做得事情更像一家廣告公司,也就是不能只是有技術,還要能夠發想各種好玩、能造成病毒式傳播的創意,才能達到品牌宣傳效果。「平心而論,這還是辛苦錢啦。」他說。
而且即便啟雲曾經為品牌客戶打造出數千萬,甚至是破億使用量的AR濾鏡,但以目前的商業模式來說,不論使用量多高,啟雲其實都只能收一次性的專案費用,不會因為使用量的多寡而受惠。
再者,過去市場上已經發生過太多新創企業跟著大平台起落的故事,今天Facebook可以幫你飛上天,卻也沒人敢保證Facebook的關愛目光會永遠在啟雲身上,或者有天Facebook可能做了一個小更動,就可能讓小新創過去所有的努力都前功盡棄。而且可以預想的是,未來只會有愈來愈多的競爭對手來搶食這塊大餅,那利潤也將無可避免會愈來愈薄。
和奇景光電合作,啟雲成為技術出海口
這是為什麼丘立全固然很高興啟雲能被Facebook看到,甚至站上了F8這個世界舞台,但他也知道不能夠沉溺在這個光環底下。直白地說,「如果一直幫Faceook做這件事情,沒有價值,我們公司的估值不會高。」他形容做Facebook上的生意是「以戰養戰」,目的是賺錢養活公司,讓公司有能力繼續研發核心產品,而最終他真正想做的其實是平台。他說:「如果我們有平台,價值完全不一樣。」
不過平台這件事不能光靠啟雲自己一家公司完成,需要有合作夥伴,而那個夥伴就是啟雲的股東之一,奇景光電。
「他(指奇景光電董事長吳炳昇)講一件事,我聽完很傷心。」丘立全回憶當時他們的3D拍拍是用1000個點去作臉部辨識,進而轉換成3D公仔,但在和奇景光電談投資時才得知,奇景的技術是要用3萬個點去描繪3D圖像,細膩度高出許多。但所幸,最終兩方不是敵手,而是成了合作夥伴。
簡單來說,奇景的晶片雖然可以捕捉臉上3萬個點,這樣的技術卻很難被具體呈現。因為從外觀看,奇景的產品就是一個0.5公分乘上0.5公分的晶片,或是從螢幕上看,則是在一片黑色背景中,出現許多綠色光點,而不是一般看到的具象化「3D照片」。這就是啟雲有機會帶來加值的地方,丘立全形容這是「他們(奇景)的Output(產出)變成我們的Input(資訊輸入)。」讓啟雲成為奇景的技術出海口。
另一方面,因為這樣的晶片成本較高,目前可能只有蘋果iPhone X這樣的高階機種才能拿來用於人臉辨識解鎖功能。然而若想說服更多非iPhone手機使用,就必須得讓這顆晶片有更多的加值應用,而這也是啟雲可能帶來的另一個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