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的眼球忽然罩了一層白膜、像鳥類特有的「瞬膜」,看不清視線、也分辨不出顏色差異,更讓她的美術天份徹底作廢;有時一不注意,回神才發現自己蹲在操場,嚼著草叢裡的蟲子...一樣又一樣的恐怖變化,讓巧藝最後變得「不成人形」。
事情再也瞞不住了!巧藝爸媽知道後,氣憤地去找孔雀。
但孔雀卻只對著巧藝媽,語出驚人的說:「久仰久仰!如果想救妳女兒,就拿妳最重視的東西來換!維德怎麼樣?我可以讓妳女兒變回原樣,條件是維德會變成一間普通學校,因為我更想知道,你愛的是女兒,還是維德?」
爸爸鬆一口氣,他只盼望女兒健康平安,巧藝媽卻沈默了。回到家,她才開始歇斯底里地大喊:
「開玩笑!維德怎麼能變普通學校!巧藝,現在只有家裡的人看到妳變這樣,妳就忍耐一下,等你考上好大學,媽媽再想辦法把妳變回來!你想想看喔,如果維德真的變成一間普通學校,那我們之前所有的辛苦、所有的努力都白費了!而且外面的人看不到啊,現在外面的人只會看到你頭上那頂學士帽!」
「媽,妳看看我,妳有沒有發現我在維德已經變成一個愛慕虛榮的笨蛋了...如果我沒考上好大學,妳還會要我嗎?」
最後,巧藝媽媽做好了決定,獨自來到孔雀園。究竟巧藝是否能恢復原狀、離開維德中學?又或是帶著孔雀的面貌,過著母親為她安排的悲慘人生?
「如果成績不好、考上一個爛學校,你們還會愛我嗎?」是許多台灣學生的最想對父母說的話。這些孩子就像巧藝一樣,他們非常體貼、聽話,被父母硬是送進私校、升學補習班,也沒有任何怨言,因為他們知道自己成績越好,就能換得父母更多的關注與讚美。
但這群「討愛」的孩子,卻總是被父母永遠不滿足的成績標準,折磨的傷痕累累。要考上第一志願、要唸台大,還一定要挑最有「錢途」的科系,如果能再念個碩博士再好不過...,到了最後,真的好想問父母:「你們到底愛的是名校?還是我?」
媽媽的學歷創傷,讓母愛令人窒息...
在《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的〈孔雀〉單元中,巧藝媽傳神地演繹了「學歷掛帥」的台灣社會中,為小孩擔憂未來的父母。他們對的學歷的執著程度,或許讓人不敢恭維,但他們真的不愛孩子嗎?
當然愛!就是因為太愛了,才逼著孩子絕對不要步上自己的後塵。
「國高中辛苦6年,將來享受60年;國高中享受6年,將來辛苦60年」是巧藝媽媽最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她自己就是「學歷至上」社會的受害者,過去的創傷讓她堅信:考上好大學人生就能順利美滿。所以讓孩子踏著自己的肩膀、踩過自己的頭一步步往上爬,省吃儉用也要讓孩子唸「貴鬆鬆」的私立學校,就算犧牲了自己最重要的事物也在所不惜。你能說她不愛孩子嗎?
但是,很多家長也沒有意識到,當你跟孩子說「你要認真讀書,以後就不會跟我一樣這麼苦...」的同時,透露了對自我的否定與自卑感,更無意間教導孩子歧視父母、歧視低學歷者、歧視勞力工作者,甚至讓孩子歧視達不到課業要求的自己。最終,一步步幻化成勢利眼的「孔雀」。
而巧藝媽媽瘋狂的「學歷情節」,也不過是在提醒這些家長,千萬不要錯把小孩當成自己的「第二人生」,過去沒做到的、被羞辱的、失敗的、沒享受到的,全部加諸在孩子身上。「望子成龍」的下場,反倒讓孩子失去學歷以外的一切、更喪失了擁有幸福的資格。
責任編輯/潘渝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