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關注台灣教育的公益平台文化基金會董事長嚴長壽,對於技職教育的蛻變有深刻的觀察與體悟。20年前,當台灣以廣設高中、大學為教育政策主軸時,嚴長壽已憂心忡忡。他眼睜睜看著台灣技職教育的初衷被扭曲、瓦解,逐步邁向學術化,犧牲掉下一代的年輕人,付出慘痛的代價。
升格糖衣下的教育危機
嚴長壽推動餐飲技職教育不遺餘力。30年前,在他奔走呼籲下,淡水商工有了全國第一個餐飲科,即是名廚江振誠的母校;20年前,他協助創立了全國第一個餐飲專業學府,亦即高雄餐旅管理專科學校(高雄餐旅大學前前身)。
以高餐大為例,嚴長壽當年就反對改制為「學院」,然而終究不敵社會上普遍重學歷、輕技術的傳統價值觀,以致現今高等技職體系膨脹,升格糖衣下的教育危機,無以迴避。
嚴長壽看見危機,餐飲專科升格成學院,甚至又改制成大學,「要升格成大學,至少要擁有三個學院,但是學校的核心是餐飲,投資成本最高,在各學院互相搶資源的情況下,餐飲科系的資源就這樣被瓜分掉了;學校以為增設科系有利招生,最後自己變成自己的敵人,」嚴長壽痛心指出。
再者,大量開放專科升級,加上升等評鑑政策的誤導,一時間創造了短暫的「博士假性需求」,職業學校率先迷信學術及博士,勝過日積月累鍛造出的實做技術。嚴長壽舉例,他曾運用個人資源送種子教師去國外餐旅學校進修,又安排在國內五星級飯店實習兩年,進入學校後竟為了保全教職,而必須埋首寫論文、修博士。
理當講求實做的最高學府,教導實際技能的技職老師,比例正逐年下降,所有職缺幾乎被學術教授所取代。然而,學生不管學什麼科系,最終仍要離開學校到社會就業,這些學術界的老師,如何提供學生真正的技術訓練?「產業的尖端技術,無法普及到學校教育;而證照考試又無法因應產業的實際需求,將來的就業和教育如何銜接?」嚴長壽擔憂的表示。
據統計,台灣餐飲科系學生畢業後進入職場,有超過八成學生轉行,但餐飲業卻是缺工最嚴重的行業之一。顯示學生入學前並不了解這個行業,在校期間又無法模擬出業界實務營運的學習模式,因而造成巨大的學用落差。
高學歷通膨貶值,技職教育重新受到肯定
高學歷通膨貶值的情況下,已有不少學生與家長體認到,並非每一個人都需要大學文憑,重要的是擁有謀生能力與扎實的專業技術。於是,這幾年技職教育重新受到肯定,而教育部今年也核准了10所科大增設五專部,以彌補企業中階技術人力的缺口。
這確實是好的開始,不過嚴長壽強調,大量學生回到技職學校的同時,過去因無知而淘空的技術內涵和設備,如今都已不符合需求;如果師資和設備沒有更新,根本不足以應付科技快速發展之後對技職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