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有個幻想,有一天當我考砸了,回家被媽媽打,她掀開衣服看到這些傷痕,她可能會嚇一跳,可能會很難過,可能會跟我道歉說,茉莉對不起,對不起,對不起……」──《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茉莉的最後一天》。
每個讓爸媽驕傲的「乖孩子」,心中的傷有多深?2018年7月上映的公視20周年大戲《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5個單元故事雖以「親情」為主題,拍的不是溫馨甜蜜,而是最為殘酷的、以愛為名的控制,其中〈茉莉的最後一天〉,便以一名墜樓的北一女學生、消逝的年輕生命,作為震撼開場。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改編自作家吳曉樂原著小說。在台大法律系懷抱作家之夢的吳曉樂,7年家教生涯看見每天給兒子準備雞精的母親在他考差時立刻甩巴掌、看見「一種用鈔票堆疊起來的親情」,見證無數「乖孩子」的傷,寫成這本驚世之作,而導演陳慧翎改編的戲劇,又以「媽媽是為你好」、「不要讓媽媽失望」、「我們沒有人逼她的」等顫慄台詞,勾織出現代警世寓言。
「你在看的時候或許有些不舒服,但這些孩子的真實生活,就是這麼痛苦的……」6月9日本劇座談會上,公視「青春發言人」主持人柯萱如如是說。2006年公視《危險心靈》拍下的,直到2018年《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仍在上演,而公視節目部經理於蓓華強調,她不期待可以靠一齣劇改變世界,但至少能讓對話開啟──而讓那些「乖孩子」的傷口被看見,讓痛苦被正視,或許正是於蓓華所謂「對話」的第一步。
「媽媽是為妳好」放棄工作全心養育女兒卻換來悲劇:我女兒怎麼會尋死?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分為〈茉莉的最後一天〉、〈媽媽的遙控器〉、〈必須過動〉、〈孔雀〉與〈貓的孩子〉5個單元,每單元2集,描繪父母說著「我是為你好」、一心為了孩子好、卻讓孩子痛苦不已的殘酷現實,其中〈茉莉的最後一天〉是這樣的:一名北一女學生茉莉跳樓了,媽媽不懂為什麼,不懂到底自己做錯了什麼,然而回顧母女過去對話,或許即可窺見悲劇種子。
「你們班30個人,妳考27名?跪下。」
「妳喜歡這個家嗎?那妳知道要怎麼做,才能一直住這裡嗎?」
「媽媽是為妳好。」
茉莉是個從小順應媽媽期望長大的「乖孩子」,但即便她考上北一女,對媽媽來說似乎還是不夠,好還要更好。永遠沒辦法成為媽媽想要的樣子,永遠沒辦法讓媽媽滿意,茉莉的痛苦無路可出,成了手腕一道道利刃刻下的傷痕。當媽媽發現孩子異常、帶茉莉去看心理諮商時,茉莉對諮商師說,希望哪天考砸了、媽媽要打她時,若能看見這些傷,可能很難過,可能會跟她說「對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