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正職額外時間,寫小說寫出興趣,不僅能養活自己,還因此成為文學巨擘,這個故事給了有志用自己興趣創業的上班族一碗心靈雞湯!
村上春樹會開始寫小說,據書中所寫,是在一場棒球賽中,隨著安打飛來的念頭。
這天外飛來的念頭,深究下去,其實有脈絡可循。
中學起,村上春樹就不太喜歡用功讀書、競爭名次等體制內的行為,連大學都唸了七年才畢業,他不愛囫圇吞棗地背下會隨時間消逝的考試內容,追求不太有即效性,卻能長駐心中的知識。
村上對閱讀有莫名熱愛,他提到自己雖然英文成績不好,但中學時就能讀完整本原文小說,想想現在有多少高中生能讀完一整本原文小說呢?
我的理解是,當一個人閱讀達到一定的量,身體會想以某種形式,將腦內的想法宣洩出來,與其說寫小說這個想法是頓悟來的,不如說像他這麼熱愛閱讀的人,如果不定期釋放腦中想法,身體會爆炸。
而村上春樹在書中不只一次談到,他對喜歡的事會全力以赴,卻對沒興趣或被命令的事只想敷衍了事。也就是說,他對體制的懷疑跟衝撞,其實是源自於想要找尋自己真正喜歡做的事,所帶來的結果。
儘管生活起伏,但因為不想成為上班族而開店,在找到小說家這個志業後,不受親友勸阻,毅然決然地關掉經營許久,賺錢中,前景看好的小店,只為了能專心寫小說。
村上的熱血與率性,令我相當佩服,對同樣靠文字維生的我有諸多啟發。
即便找到自己想做的事,但並不代表成功就在觸手可及的地方,眼前還有諸多考驗在等著。
用每天十頁稿紙的生活 成就熱銷作品
一開始寫小說時,村上春樹也受到諸多批評,例如,曾得過諾貝爾文學家的「大江建三郎」就不看好村上,批評他的小說並非純文學。
村上未受日本純文學最高指標的芥川獎親睞,跟諾貝爾文學獎擦身而過的次數根本超越李奧納多,這也讓村上的小說是否缺乏批判性,只停留在流行文學這些問題產生諸多討論。
「我看到之後,很坦率地想『嗯,當然也會有那種意見吧』。被那樣說,我並沒有特別反彈,也沒有生氣,因為那個人和我,對所謂的『文學』這東西的掌握,從一開始就不相同。」
──選自《身為職業小說家》
對於這些批評與指教,村上倒是看得很開。我想這除了是對作品本身的信心外,更多的是對自已的了解,有了「已經竭盡全力付出」的認知,自然不會被評論動搖。
當然,這些聲音並不影響他作品銷量,不談銷售破千萬的《挪威的森林》,近期的《1Q84》上市兩週銷量就衝破百萬,有趣的是,小說中所提到的古典樂曲,由匈牙利裔指揮塞爾(George Szell)指揮克利夫蘭樂團演奏的《管弦樂協奏曲》也跟著雞犬升天,當年CD的銷量竟是過去總和的六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