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把自然照顧好,自然就會照顧好我們的家人,實現群山環抱的景緻,看見 「建築物在自然中的謙卑」

2018-06-25 13:30

? 人氣

透過設計讓自然景觀價值提升,能讓環境更趨向大自然,形成人、建築與自然共生的理想狀態。圖/龍巖提供

透過設計讓自然景觀價值提升,能讓環境更趨向大自然,形成人、建築與自然共生的理想狀態。圖/龍巖提供

隨著近年來環境、氣候的變遷,讓人們開始反思大自然才是最稀有的珍寶,在建築界也不斷思考人、建築與自然的關係,不再只從建築物外觀的美醜、使用的舒適度來評斷建築的好壞,而是考慮到如何透過建築為土地發聲,尊敬大自然,讓環境優先於建築成為一大課題。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透過建築物與自然系統和諧、協調,成為適合人類與自然共存的永續景觀

建築美學和生態要能與環境和諧共生,以重視自然的建築理念,包括水土保持、空氣、生態維護、植披覆蓋率等,在規劃土地利用與功能分區時,就必須顧及到景觀資源、景觀用地的合理利用與保護,以更適合當地自然環境、人文景觀及生態體系的方式,讓建築謙卑的安身於山林中。

台灣大大小小的城市鄉鎮中都蘊藏著許多獨特的自然、文化、歷史與生活景觀,並吸引許多國際的當代建築大師留下精彩的創作,並在建築設計上盡可能的保留當地特色,並結合在地人文、展現風俗民情。

國際建築大師在台灣留下的精彩建築設計,展現建築與自然的共生

設計日月潭向山遊客中心、桃園國際機場第一航廈改建案的日本建築師團紀彥,最廣為人知的「建築共生思想」即是強調對自然生態 與人文景觀的建築理念。

日月潭向山遊客中心在設計風格上高度重視自然生態與人文景觀,屋頂被綠化草皮覆蓋,俯瞰過去就像是草地被局部抬高了一般,使整體建築與環境融合。
日月潭向山遊客中心在設計風格上高度重視自然生態與人文景觀,屋頂被綠化草皮覆蓋,俯瞰過去就像是草地被局部抬高了一般,使整體建築與環境融合。

日月潭向山遊客中心的建築規劃,以如何在不破壞當地良好地景與自然環境的前提之下,維持原有基地特性的理念,取得建築與週遭環境的和諧,並展現建築的獨特性。透過地景跟地貌的連結,創造出來的是一個場域,而不是凸顯建築物的本體,達到與自然環境共存的理想狀態。

桃園機場第一航廈改建案是「建築與時間共生」的理念實踐,因高挑壯觀設計與高難度施工環境,在2014台灣建築界奧斯卡獎榮獲唯一首獎。
桃園機場第一航廈改建案是「建築與時間共生」的理念實踐,因高挑壯觀設計與高難度施工環境,在2014台灣建築界奧斯卡獎榮獲唯一首獎。

而桃園第一航廈改建案,團紀彥保留舊建築的結構,維持舊有意象,讓過去曾造訪的旅客仍能保留過往的美好回憶;同時巧妙運用舊航廈閒置的平台,以飛行中的巨大鳥翼為設計概念,融入東方傳統的大屋頂,讓建築與歷史對話。

同樣來自日本的建築師青木淳在台灣也有建築創作-忠泰美術館,以大量的落地窗讓都市的感覺透過窗戶延伸到美術館內部,讓忠泰美術館成為城市中的緩衝區,像是施展魔法般,慢慢的將人們從外面的世界引導到美術館內,這不僅是與都市互動的方式也順應了美術館本身的基地。

忠泰美術館不在 1 樓,主要展間都在 2 樓,人們必須爬上 2 個樓層才能抵達展間,青木淳希望透過設計不讓人意識到自己是在爬樓梯。
忠泰美術館不在 1 樓,主要展間都在 2 樓,人們必須爬上 2 個樓層才能抵達展間,青木淳希望透過設計不讓人意識到自己是在爬樓梯。

青木淳在建築設計上,力求空間內外、環境結合,並致力使其呈現各種不同樣貌,帶來驚奇。在繁華熱鬧的都市街頭上,亦能設計出極簡卻又時尚的建築物,為城市帶來新意。期望透過演講會,使的更多建築先進、新進們激發出更多創意,為城市美學盡一份心力。

從大自然中營造生活環境之美,實現與樹共舞的環境美學

龍巖位於台灣的光之系列是建築大師安藤忠雄的第一個墓園作品,以融合當地的地理環境、自然因素與人文特色做為主要設計概念,達到人、建築與環境共生的理想狀態。

喜歡這篇文章嗎?

黃麗紅 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