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陸今年第2季經濟成長率只有0.4%,不只低於市場預期的0.9~1.2%,更創下新冠疫情以來的最低增幅。景氣亮紅燈,中國遇到了什麼問題?當局正在做什麼來挽救?這些措施又會對世界其他地方造成哪些衝擊?
中國經濟惡化,主要來自嚴密的政府監管政策。「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自從整肅炒房政策出台,在嚴格限購、嚴打違法交易下,中國房市大受打擊。
此外,嚴密的清零政策,強制性的核酸檢測,導致大型城市機能一再停擺,無論服務業或製造業都受到偌大衝擊。另一方面,還對規模大、擴張快的科技企業頻頻出手,從打擊螞蟻金服IPO,再到重罰滴滴和阿里巴巴,藉此加深政府對企業數據的控制。
華爾街日報》原文:中國經濟下行對美國意味著什麽?
除了過度不當監管導致的惡果,還有一項無法人為掌控的因素加速經濟惡化,那就是極端氣候。
中國今年遭遇嚴重的熱浪和乾旱,水位急劇下降、水域面積乾涸縮小,導致水力發電供電量驟減,直接影響鋼鐵、化工、肥料等產業,也對農業和製造業產生衝擊,例如富士康和豐田汽車在夏天時就因限電被迫停工。
面臨急遽惡化的經濟,中國不斷祭出刺激措施。人民銀行今年多次調降貸款利率,以調節低迷的房市。今年9月,國務院也頒布19條新的經濟刺激措施,延續5月共33條「穩經濟一攬子政策」,規模高達兆元人民幣,主要用於擴大基礎設施支出。
對於其他國家的衝擊
在《華爾街日報》的採訪中,法國興業銀行經濟學家姚煒表示,造成中國經濟低迷原因「除了清零政策,影響最大的就是房地產」。房地產曾是中國經濟的主要驅動力之一,然而根據經濟學人指出,截至今年6月為止,房產銷售在一年內減少了22%,形成「停貸潮」。房市委靡減緩原物料的需求,造成航運業停擺、港口關閉,是導致全球供應鏈失靈問題的主要原因之一。
這對其他國家,尤其是勁敵兼貿易夥伴的美國來說絕非好消息。華爾街是中國公司的最大投資者,2021年,中國對科技業、教育業進行整頓後,相關企業股價大跌,美國多家投資公司遭受重大損失。
影響不僅止於美國,中國經濟低迷的效應擴及全球。中國同時是全球最大消費市場及製造中心,封城之後,從中國大量進口零件的各國企業,面臨無法生產、交貨的窘境,重度依賴中國市場的外國企業、市場也不好過,例如台灣、韓國及越南等亞洲經濟體的出口也受衝擊。
根據世界銀行的數據,若以美元計算,2021年中國GDP已經是美國的77%,市場認為有朝一日可望超越美國,但是近期中國經濟急速放緩,使得這件事在短期之內越來越難成真。
當然,美國的情況也沒好到哪裡,今年GDP連續兩季陷入負成長,符合所謂技術性衰退的條件,通膨、利率的竄升,已經開始侵蝕民間消費力道。
全球兩大經濟體都有各自的難題,其他小螺絲釘們不可能獨善其身,如今只好自求多福,期望順利度過這段黑暗期了。
本文為風傳媒特邀導讀人金牛幫幫忙撰寫,請點此訂閱:風傳媒・華爾街日報VVIP,風傳媒會員獨享全球最低優惠價,暢讀中英日文全版本之華爾街日報,洞悉國際政經最前沿。
責任編輯/林彥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