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約2200年後,在秦始皇祖母墓中發現一種已滅絕的長臂猿遺骸,近日根據古籍「抱朴子」命名為「帝國君子長臂猿」。專家說,因人類而滅絕的靈長類動物可能被低估。
美國「科學」雜誌官網22日發布消息表示,在中英兩國學者的合作下,確認2006年在中國陝西西安出土的動物遺骸屬於一種現已滅絕的長臂猿新屬種。
北京青年報報導,當時考古人員在戰國時秦陵園挖掘了13個陪葬坑,其中12號坑內出土了很多明顯不是家畜的動物骨頭,這座墓的主人很可能是秦始皇的祖母夏太后,墳墓距今約2200年。
動物考古學家胡松梅說,當時就注意到坑內包含了罕見的靈長類動物遺骸,後來確定是長臂猿,但不能確定屬種。
2012年,陝西省考古研究院與英國科學家合作,對這些出土的長臂猿遺骸展開了更深入的研究。為了避免傷害遺骸,他們放棄提取DNA的嘗試,而是對遺骸做了3D模型,並標注了16個標誌點,和全世界現有的數百隻長臂猿骨骼做對比後確認,這隻長臂猿不屬於任何一種已知種類。
胡松梅說,確認這隻長臂猿是新屬新種後,研究人員根據晉代古籍「抱朴子」中「君子為猿為鶴」的記載,以及它可能出土自秦始皇祖母陵園的傳奇經歷,將其命名為「帝國君子長臂猿」(Junzi imperialis)。
報導說,長臂猿是世界上最瀕危的靈長類動物,被稱作「人類最孤獨近親」的海南長臂猿,2003年時僅剩13隻,經過林業部門的長年努力,如今恢復到了27隻,但遠未脫離滅絕的危險。
紐約時報中文網引述英國杜倫大學(DurhamUniversity)人類學教授、大英靈長類動物協會主席塞契爾(Jo Setchell)說,這個發現提供新的視角,顯示人們可能低估了過去因人類而滅絕的靈長類動物數量,而了解過去的滅絕情況將有助於預測現有物種的脆弱程度,更加有效地進行動物保護。
責任編輯/陳憶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