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不只是蘋果,跨國品牌企業現在都在追求企業達到100%使用再生能源的目標,這使得再生能源憑證(REC)變得非常搶手!講者RE100主席Sam Kimmins以Kodak科達破產的例子,舉出企業若低估了世界變動的速度,很容易被淘汰。RE100倡議企業達到100%使用再生能源,短短的三年時間,全世界已有130多個跨國品牌企業加入RE100,包括:Apple、Google、Facebook、Starbucks、IKEA、P&G、Coca-Cola、H&M等。這些大企業承諾再生能源目標可不只是在自己的總部蓋個綠建築就了事,我們可以預期他們會邀請旗下供應鏈廠商一起來「共襄盛舉」這個承諾!
恐懼這個驅動力正往產業上游前進,不過臺灣的品牌代工廠要搶到國內的再生能源憑證去符合品牌廠的要求就有難度了,你可以從我們之前的這兩篇文章《三分鐘帶你看懂再生能源憑證的政治困境》和《三分鐘帶你看懂再生能源憑證的市場交易困境》了解箇中玄妙之處。
另一種溫和途徑實踐循環經濟你則可以學學Dell戴爾。Dell戴爾選定關注海洋廢棄物的議題,承諾要利用海洋塑料重製為包裝筆電的塑膠隔板,建立全球海洋塑料的供應鏈。他們也發揮創意,導入創新的異業合作,重新刺激市場,進而產生新的需求與新商機,文章開頭的合作案例,便是他們的創新計畫之一。
這樣的創意我們也想得出來,但是臺灣能這樣操作的空間很有限。舉例來說,佳龍科技投入超過17年的時間,研發如何將提煉完貴金屬後廢棄物中的廢棄物,再利用成綠建材、文創商品和藝品,但面臨的困境是沒有消費者買單。
我們的企業長時間習慣單打獨鬥,對於橫向的跨界合作,仍過於保守,加上沒有合適的領頭羊可以幫忙牽線,循環經濟這條路相當漫長,不過也正是因為如此,才有我們這代人可以大展身手的地方,不會沒事閒閒以為可以再靠著代工賺二十年,不是嗎?
(本文共同作者 賴如儀,目前為綠學院人才發展教練)
作者介紹│楊雅雲
受到紀錄片《不願面對的真相》啟發,2009 年大跨度轉行到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領導莫拉克風災校園重建 — 那瑪夏民權國小重建工作。擅長融合營利型公司與非營利組織的強項,將設計思考、行銷溝通與環境效益三個領域跨界整合,2014年創辦綠學院,同時為 Green Impact Lab 綠色創業加速器的共同創辦人,著有《綠領建築師教你設計好房子》一書。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綠學院(原標題:賈伯斯走了,Apple蘋果的臉就「綠」了!)
責任編輯/林安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