逼學才藝、盯功課,恐導致兒女長大後變平庸的人!專家:強迫孩子做不擅長的事,只會消磨自信

2022-10-06 16:33

? 人氣

許多家長相較於孩子所學會的事,更關注孩子表現得差強人意的部分。該如何訓練他們養成堅持不放棄的習慣呢?(示意圖/取自XFrame)

許多家長相較於孩子所學會的事,更關注孩子表現得差強人意的部分。該如何訓練他們養成堅持不放棄的習慣呢?(示意圖/取自XFrame)

堅持到底的孩子會發展擅長的事項,半途而廢的孩子則強忍著克服不擅長的事項。

「字必須寫得漂亮!跳舞時必須面帶笑容充滿朝氣!計算問題必須拿一百分!」偶爾會看見這樣的家長。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相較於孩子所學會的事,更關注孩子表現得差強人意的部分。為了不讓孩子因為不擅長某些事而吃苦,所以處心積慮地要幫孩子克服這些問題,盼他們十項全能。也因為這樣的父母心使然,不但會安排孩子學習大量的才藝,甚至會全天候陪伴指導孩子學習。

讓孩子累積各種經驗,多方拓展其興趣與視野是相當重要的。學會原本不會的事物亦有助於建立自信。

然而,強迫孩子做他們不擅長的事,只會消磨其幹勁與自信,也無法培養出相關能力。過度要求完美,會摧毀孩子的特質,導致各方面表現平庸,無法發展出屬於孩子的個人優勢。

「讓孩子只做喜歡的事,這樣真的好嗎?只專注發展擅長的事項,這樣長大後不會更辛苦嗎」?我明白家長們這些擔憂的心情。究竟是該「發展擅長的事項」還是「克服不擅長的事項」,對大人而言也是很棘手的問題。

不過,在我的教室,基本上會建議「發展擅長的事項」。理由有二。

1.能提升內在動力

要讓孩子保有高度專注力持續進行某件事,激發其「躍躍欲試」的好奇心是無比重要的。這就是內在動力。若是孩子擅長的事項,便能夠在零壓力的狀態下著手展開,也比較容易得到「達標」的成就感。

而這些成就感就會點燃「還想變得更厲害」的鬥志。如此一來,孩子就會從擅長轉變為喜愛,因為喜愛就會花更多時間來鑽研,愈鑽研就愈專精,又會變得更熱愛,形成令人不斷成長的良性循環。擅長進而喜愛,喜愛進而擅長。

2.能應用於其他領域

日本有句俗諺為一藝通百藝,意指精通一門技藝後,便能應用於其他分野。透過舞蹈所培養的表現力,在發表自身意見時也能派上用場、寫毛筆時的專注力也能活用於其他學習上。

此外,從零開始鑽研某領域,能體驗到從門外漢晉升到高手等級的過程,只要以同樣的要領來學習其他事物,不管學什麼都能快速上手。有些事乍見之下對將來的工作似乎沒什麼幫助,但徹底鑽研擅長事物的學習經驗,其實能活用於任何領域。

此外,專注發展擅長事項的過程中,必定會因為遇到不擅長的部分而卡關,而此時就是好好面對不擅長事物的機會。與其不由分說地被迫苦練不擅長的事,在自己願意面對時帶著挑戰的心態來應對,克服的速度也會比較快。

在我的籃球教室也是如此。技術等級最高的高段班學員,無論是多單調的練習或是自身不擅長的事項,都會自動自發樂在其中地鞭策自己。

這是因為他們一心想要「變得更強」的緣故。如果將同樣的情況套用在小一生身上會如何呢。我想應該會留不住人,教室只得關門大吉吧。

誠然,克服不擅長的事項的確有其好處,不但能令人安心往前踏出一步,而且各種事物都「懂一點」,在學校學習時就不會因為不擅長而感到排斥。然而,針對做任何事都無法持續的「半途而廢的孩子」,還是強烈建議從發展擅長事項著手。在尊重孩子感受的同時,試著讓他們從有點擅長、喜歡的事物開始發展。

作者介紹|岡崎大輔(Okazaki Daisuke)

生活教練/生活技能學院 PETERSOX負責人,1980年出生於大阪。

同志社大學法學院畢業後,任職於外商製藥公司。在提供憂鬱症治療藥物相關資訊的過程中,體悟到「要根絕憂鬱症,從小到出社會前的生活技能教育無比重要」而在30歲時,前往麻薩諸塞州春田學院留學,就讀運動心理諮詢系碩士班。在學期間以生活技能教育為主軸,學習相關指導知識與技巧,並於哈佛大學與奧運選手培育機構接受生活技能訓練,取得教育學碩士學位。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台灣東販《透過正向教養讓容易放棄的孩子變成堅持到底的孩子》

責任編輯/梁溶珈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