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高中生網友看見八仙事件新聞報導後,留言指責傷友都是因為貪玩、愛玩,才無端招惹意外上身。這則留言使專心等待傷口穩定、復健的依欣,按捺不住滿腔情緒:「如果換做是你參加畢旅,你還會說是因為『貪玩』嗎?」看到依欣的留言,網友立即噤聲。
網路輿論給八仙事件傷友與至親再一次的傷害,誰會想到一次盡興的出遊,竟造成如此嚴重而深遠的傷;誤解也發生在現實生活中。八仙事件的燒燙傷友因身體不適坐博愛座休息,卻引來民眾誤會,指責年輕人不要無端占用博愛座,讓傷友滿腹委屈而落淚。
「如果是我遇上了,我會向對方解釋清楚,如果對方不相信我需要坐下休息,我會請他看看我的傷口。」依欣清楚表達自己的想法。
這些日子以來,他有著對燒傷的釋然,也衷心期望社會大眾能夠接受燒燙傷友,在日常生活中,他們的確有許多需要被體諒之處。
「社會需要多了解這群孩子的處境,他們不屈不饒的意志力,相當值得我們學習。」陳爸爸的語氣既是心疼,又滿是驕傲。
女兒多次在媒體上發聲,為的是挺身而出,持續面對社會上不公義的聲浪,燒燙傷友不僅得忍受身上無比疼痛、刺癢,未來更有一條漫漫復健長路。
陳爸爸感慨,生命無常,不知災害什麼時候會無情的降臨。學會同理,無疑是給自己最好的祝福。
一家人共讀護理系、復健科
自轉回故鄉花蓮慈濟醫院後,全天候照顧女兒的陳爸爸、陳媽媽已練就俐落身手,熟稔的為女兒替換紗布,更親自嗅聞傷口狀況,推敲是否該換藥。
「以前跟這孩子的接觸很少,但他承受痛苦所展現的意志力,改變了我一輩子的想法,也改變家庭相處方式。」陳爸爸以前對喜歡人際互動的依欣態度頗淡漠,八仙事件徹底改變他的想法,同時緩下腳步,省思除了生意,家人在一起才是最重要的。
眼看同期八仙傷友早已步上復健之路,並且一直進步,難免心生壓力,但依欣仍有偶發性的細菌感染,只能靜待傷口穩定。在慈濟就醫時,每日上、下午復健時段,職能治療師總會主動延長復健時間,耐心陪伴依欣上、下樓梯。但依欣還是希望轉換環境:「在醫院復健,會永遠覺得自己還是一個病人,只有換一個環境,才可以往下個階段前進。」
傷口狀況穩定後,依欣在農曆前夕回家過年。熟悉的環境、親朋好友熱絡相聚以及溫馨的年節氣氛,讓一家人轉換在醫院的苦悶。更令人欣慰的是,依欣大幅降低服用止痛藥,在年節過後,順利於二月十六日北上復健。
「我們當作一家人去學習,別人上大學,我們是讀護理系、復健科,痛苦無價,學分無價。」陳爸爸豁達笑說。
用幽默,抵抗人生無盡苦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