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將至,中國人民除了慎終追遠外,再度掀起爭論已久的「死不起」現象。出生、結婚、生子、死亡,「死亡」或許是中國文化中最傳統、最敬畏、最錯綜複雜的一件大事。
逝者眼一閉,身後事留給生者煩惱,對許多老百姓而言,除了哀淒親人離世,還得支付高價殯葬費,「死不起」一說背後,諷刺的正是喪禮伴隨的大筆花費和行業暴利。
用一句話參透,就是「看不起病、住不起房、想死也死不起」。
官方主導殯葬業
中國殯葬產業為民營與政府共生:所有禮儀服務全部都歸屬火葬場或殯儀館業者底下,不能單獨營業,由政府主導經營這些殯葬設施,也是政府批准墓地取得;民營業者必須取得經營權,每年上繳獲利給地方政府,政府也得以增加稅收。在官方主導的情況下,兩者互利共存。
被評為「中國十大暴利行業」,殯儀服務龐雜細瑣,各品項收費皆不同。除了法律明定的「行政事業性收費」,包括遺體的冷藏、接運、火化(中國主要推行火葬,因地而異)、骨灰寄存,由官方決定收費標準;還有「經營性收費」,含收費花圈、鮮花、鋪蓋、儀式、骨灰費、墓地等,標準採用明碼標價、市場機制,喪屬可以自由選擇。
孝心不敢打折
看準民眾「孝心不敢打折」的心理,通常商家怎麼定價,喪戶也就怎麼付了。《大連日報》曾報導一位市民操辦母親葬禮的賬單,壽衣、布置靈堂、火化、租車、花圈、骨灰盒、墓地......林林總總花費超過14萬人民幣(約70萬新台幣)。
另一個產業現象為,在殯儀館外和各主要醫院附近都有「一條龍服務」設有據點,為廣大喪戶提供遺體穿衣,聯繫車輛接送、火化、骨灰盒、墓地安葬等全程殯葬一條龍服務。
雖然業務與殯儀館重疊,但兩者之間合作關係卻大於競爭。在中國,喪葬必須由國家批准的殯儀館、公墓及殯葬服務站來辦理,過程中的殯儀服務可以多方比較,但最終的殯儀過程、火葬和入殮,得在政府批准的殯儀館和公墓內受理。
「一條龍服務」的商機與玄機
一名北京八寶山殯儀館附近的業者表示,要做「一條龍」,得打通醫院、殯儀館、公墓這3個環節。打通醫院,是為了得到「屍源」,「一條龍」會與院內人員互通消息,一旦有人過世,殯儀服務便主動上門,成事後,醫院內的線人能夠從中分紅,成本則轉嫁到喪戶身上;除了醫院,老人院也是重要的生意源頭。而殯儀館和公墓則是後續提供殯儀服務的合作場所,必須打好關係。
殯儀館和「一條龍」之間業務既然重疊,那麼做「一條龍」服務的獲利來自何處?
「一條龍」服務的主要策略為「低價」。壽衣和骨灰盒等商品與殯儀館樣式就算相同,在「一條龍」店裡都能喊價,也可以打折,靈車不論檔次,也都比較便宜。能夠有這麼彈性的議價空間,源自於殯儀館的定價實在太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