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大型公司很少,為何隱形冠軍特別多?第4點跟台灣半導體很像

2022-10-13 09:40

? 人氣

為何德國隱形冠軍特別多?(圖片來源:西門子歌美颯)

為何德國隱形冠軍特別多?(圖片來源:西門子歌美颯)

編按:雖然現代經濟體以服務業掛帥,但製造業仍不可或缺,是國力的關鍵指標。《隱形冠軍2.0》指出,德國製造業佔GDP比重約25%,遠高於英、美、法等國;因為德國不放棄製造業發展,因此培養出大量隱形冠軍,佔全球46.2%。而台灣製造業佔GDP比重32.1%,過去不少人批評台灣重製造,輕品牌,但台積電就是不折不扣的製造業實力,台灣更是全球的半導體製造中心。現在英美等國也在重建自己的製造實力,可見製造業在經濟體的重要性。

最能明顯區隔德國與德語系地區,以及其他國家的現象,就是隱形冠軍了。如圖表11.1所示,德國在其他領域的「全球市佔率」,例如藝術、科學或運動,都遠遠不如隱形冠軍。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比較其他國家後,我們想問:「德國為何有如此多隱形冠軍?」隱形冠軍在德國的盛行,根源於一成串彼此作用的複雜因素,而非單一成因。這些因素許多是其他國家難以複製的,因為當中包含了根深柢固的歷史、傳統,以及價值觀體系。其中部分因素在奧地利和瑞士也存在。

1. 邦聯傳統加速國際化

法國或日本等國,相對較早形成了民族國家。於此同時,歐洲的德語區卻繼續以數百個小邦的綜合體,維持了許久。直到19世紀末,德國才成為民族國家。即便時至今日,德國、奧地利、瑞士仍維持分權結構。過去幾世紀來,希望事業成長的德語區創業家,必須將商業活動拓展到自己所處小邦的狹窄邊界之外。他們被迫比其他國家的創業家更早開始國際化,而在本地邊界外經營事業的強烈欲望,就成為德語系創業家身上的DNA。

2. 分權比集權更利創業

在大多數國家,知識與創造力往往集中在一地,通常是首都。巴黎、倫敦、東京、首爾皆可為例。像德國、奧地利或瑞士這種結構分散且全國各處都有世界級公司的國家,相當稀少。就創業精神的發展來說,知識與創造力的區域分散,要比集權結構更具優勢。東德就是一例;自從30年前集權共產制度告終,東德已經出現54個隱形冠軍。

3. 雙軌職訓落實學用合一

德國競爭力的支柱之一,就是它獨特的雙軌職業訓練體制。雙軌職業訓練指的是,結合實務與理論的訓練計畫。學徒們每個星期有三天在公司工作、兩天在職業訓練學校上課。其他國家儘管大學畢業生比例較高,但德國的雙軌職訓體制卻培養了世界上最優秀的技術工人。雖然有些國家也試著複製德國的職業教育體制,但終究不是一蹴可幾的。

4. 製造基地扮演重要支柱

不同於英國或美國,德國並沒有放棄自己的製造基地。儘管這讓德國的經濟結構看似過時,卻是其成功表現的基礎。一個國家的製造基地與貿易餘額,也就是出口與進口間的差額,約有80%的關聯性,這點凸顯了製造業在經濟上的重要性。如今,德國的國內生產毛額(GDP)有四分之一左右仍來自製造業,而這在其他已開發國家早已降到15%以下。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