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屢傳隨機殺人,卻要媒體不准報、網路禁討論…從「陸版小燈泡」看強國無處發聲的恐懼

2018-07-02 10:44

? 人氣

上海6月28日發生兩名男童被砍死的悲劇後,除了社會不公的問題再被凸顯外,「民眾熱、媒體冷」的現象,也讓民眾對於習慣「報喜不報憂」的大陸媒體深感不滿。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我覺得隨機殺人在中國其實比例不能算大,但每個案子背後折射出的不是個人心理問題,是社會氣場的邪性反應:不公正、無出路、缺少安全感。」關心時事議題的周姓民眾表示。

根據上海市人民檢察院第一分院6月29日通報,29歲的黃姓嫌犯在距離上海世界外國語學校校門口約130公尺處,持刀砍向3名學生和一名家長,其中兩人不治。黃嫌當場被抓獲。

通報說,黃姓嫌犯是湖南人,在多地長期就業不順,今年6月初來到上海,找工作無著,「產生厭世情緒,轉而萌發行兇報復社會的念頭」。

手無寸鐵的弱小孩童,成為無業且對社會不滿者的洩憤對象。許多人譴責,「弱者欺負弱者」是毫無擔當的懦夫行為,也是一個社會的悲哀。

此事件也讓人回想起,2010年中國多地發生幼稚園兒童遭砍傷事件,當時有幼稚園在校門口掛起了布條,上面寫著:「冤有頭債有主,前面右轉是政府」。

問題是,中國社會是否提供了足夠暢通的申訴或解決問題的管道?現實社會裡,有冤情想上訪的民眾,經常遭各種方式截訪或打壓、敷衍。「講出你的問題」從不被鼓勵,只是找麻煩。

可以肯定的是,中國大陸社會底層的戾氣正持續積蓄中。

就在不久前,4月27日,陝西米脂縣一所中學校門外才發生隨機砍人事件,造成9死10傷。6月22日,陝西西安發生一起在公車上持刀隨機傷人事故,造成2死8傷。6月25日,山東煙台一名中年男子開車瘋狂衝撞,造成1死10餘傷。

每一次的重大事件,其實都是促進社會論辯、思考的機會,而媒體在其中扮演重要的橋梁角色。可惜的是,這些在大陸並沒有發生,取而代之的,是網路上個別群組裡缺乏可靠資訊的議論。

據了解,上海男童遭砍殺事件後,本地媒體在網路上搶發的稿子有多篇「被404」,上級主管單位要求媒體口徑一致,刻意淡化處理,該校的家長也被校方要求,不要在微信的群組討論此事。

讀者看到的,總是寥寥數語、沒有感情、缺乏細節、缺乏深入分析的官方通報。但同時,一些微信群組早已如火如荼的轉發自媒體上各式評論和揣測。

中國人民大學政治系教授張鳴6月30日在微信號上發表一篇「媒體缺位的遺憾」,他以這次事件為例說:「我們能得到的消息,除了官方幾條乾巴巴的通報,剩下的,就是一些零碎、片段而且不辨真假的信息。…如果所有的媒體,對於所有的事件,只能重複新華社的通稿,那麼,這些媒體就沒有存在的必要了。」

相較於上海市民在事件後,紛紛前往事故現場獻花悼念的深切情感,媒體的冷處理已激起許多不滿。有些人甚至表示,寧願相信小道消息也不相信政府的通報。政府想樹立權威,但正是不開放的新聞環境,讓人不相信它的權威。

今年1月底,在上海具有文化指標意義的季風書園關門,據了解是因為其舉辦的講座活動,鼓勵對國家社會議題思考、邀請的講者包含敏感人物,因此得罪了當局。

一個總是擔心群眾聚在一起、就可能造謠生事的社會,一個不鼓勵公開討論社會議題的國家,正在變成官方所不願意它自己成為的樣子:「一個耳語社會」。

責任編輯/潘渝霈

喜歡這篇文章嗎?

作者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