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著名的「MM理論」也表明:股利是中性的,無法影響投資報酬。道理其實很簡單。因為一家公司的價值來自他做出的各項投資,像是擴建廠房、購買新的生產設備或是研發新產品等等...,以及公司投資創造出來的報酬率。
如果一間支付高股息的公司 可以用發行股票的方式,得到不發股利省下來的資金去做相同的投資,那麼配不配息都不會對公司的價值或股票的報酬造成任何影響。事實也是如此。
根據先鋒集團的研究,作者調查了1997-2016年全世界的股票,把他們依照股息殖利率的高低分成四組(如上圖),高殖利率股票的投資總報酬,和低殖利率的幾乎一模一樣,殖利率的高低和股票報酬並沒有顯著的關係。
這代表投資人不應該在意配息和資本利得之間的差異,因為這兩者都是總報酬的共同組成,但是如果配息那邊要繳的稅高於資本利得那邊的成本時,那麼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二、要付出更多的稅和投資成本
在台灣投資股票「資本利得」是不需要繳稅的,也就是你買賣股票,除了很低的交易手續費和證交稅以外,是沒有其他成本的,但是在台灣「配息」他奶奶的是需要繳稅的,你要嘛跟綜合所得稅一起繳不然就是分離課稅,兩者的稅率不一樣,不同稅收級距的人採用的方式也不相同。
再加上高股息ETF本身的交易費用,很明顯都比市值型的ETF高出不少。
這等於是兩個人在賽跑時,高股息就先揮刀自宮,喀擦!每一圈都讓對方一隻腳再跑,長期下來自然相當不利。
這邊有個小故事分享給大家,在1967年波克夏發了一筆0.1美元的股息。
然後就有人問巴菲特說:「你不是很討厭配息嘛?為什麼公司還發過唯一一次的股息?」
巴菲特他是這樣回答的:「我一定是在尿尿的時候才不小心做出這個決定的。」
“I must have been in the bathroom when the decision was made.”
這個小故事告訴我們,巴菲特對公司不配息的立場非常堅定,在他2012年給股東的信當中,解釋了為什麼公司進行股票回購才是極大化股東利益的方式。
“All you get with Berkshire stock is that you can stick it in your safe deposit box, and every year you take it out and fondle it.”。
三、高股息並非是一個有效的選股因子
根據Larry Swedroe《因子投資》書中的內容,沒有任何一個資產定價模型會將股息當作因子包含在內,如果股息在決定報酬的過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那麼目前的資產定價模型就無法發揮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