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學習這件事,內在動機的產生來自很多方面,主要包括思維模式、自主性、目標感、成就感和價值感等,其中養成成長型思維模式是孩子產生學習原動力的第一步,也是重中之重。
著名發展心理學家卡蘿·杜維克在《心態致勝》一書中將人的思維方式分為成長型和固定型。成長型思維的人認為,任何能力和技能都可以透過後天努力得到發展,他們更樂於接受挑戰,並且積極提升自己的能力和技能;而固定型思維的人認為,後天的努力無法提高自己的能力,更無法改變自己的天賦,一旦遇到需要透過努力才能克服的困難,他們就會馬上放棄。因為一旦失敗,就意味著自我否定。
反映在孩子的學習原動力上,我們可以明顯看出,具有成長型思維的孩子具有如下三個特點:
1.不服輸,認為個人能力能夠透過努力獲得提升。
這樣的孩子有一股不服輸的拼勁,認為自己的能力可以透過努力來培養並獲得提升。一件事情完成得好與不好,跟他是什麼樣的人沒有關係。只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就能實現自己的目標。
2.不自卑,專注於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
遇到困難時,他們不會認為自己是愚蠢的,或者沒有能力完成這個任務。相反,他們會專注於尋找克服困難的方法。
3.不自滿,虛心學習別人的優點。
獲得成功時,他們也不會驕傲自大,因為他們知道,這僅僅是自己比別人多付出努力而獲得的結果。比自己優秀的人,他們付出的努力和代價也許比自己更多。
這就是典型的成長型思維,在這種思維模式的驅動下,孩子能夠積極主動地付出努力,見賢思齊,不斷超越自我。隨著孩子的成長、年級的提高,這種思維模式帶來的優勢也會越來越明顯。與之相反,那些沒有成長型思維的孩子在學習上則表現出極度的不自信:他們覺得自己學習不好是沒有天賦;遇到問題不敢面對,只想馬上放棄;一旦失敗,就會產生自卑情緒,自我否定,甚至誤入歧途。
如何培養成長型思維?
成長型思維和固定型思維差距如此之大,既有先天形成的因素,也有來自後天的不斷塑造。人的思維模式在成長和生活的各個階段都會產生變化,並非一成不變,那麼孩子的成長型思維應該如何培養呢?
舉個例子,曾經有一位家長向我諮詢:她的孩子上二年級,數學只考了五十九分,而班裡大多數學生的分數都在九十分以上,她因此非常生氣,覺得自己的孩子太不用心了。她沒有控制住情緒,對孩子嚷道:「我給你找的補習老師都白找了。花了這麼多錢找老師補習,你竟然沒有一點進步。你們班一半以上的學生都在九十分以上,你考不到九十分就算了,竟然不及格!你可真笨!我的面子都被你丟盡了!怎麼好意思見老師和其他家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