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的市況有很大的機會,是進入類似高原的盤整期。但盤整期是長是短?盤整完是往上還是往下,這沒人能說得準,但我們可以提供你一些還不錯的策略,給現在想買房的人參考!
國泰、信義房價指數可以看出來,中古屋和預售屋長期的走勢會趨向一致,但是短期內是互有領先關係的。因此,當預售屋風險較高時,優先選擇中古屋;反之,當中古屋價格與預售屋接近時,選擇預售屋。透過不同類型產品的選擇,可以降低買貴的風險。
舉例:
某生活圈長期以來,預售屋是中古屋的1.2倍,也就是說預售屋社區的平均價格,會比中古社區的貴20%。但某個時間,預售屋領先起漲了,中古屋還沒反應出來,導致預售屋比中古屋貴了40%,那這個時候,就應該要以買中古屋為主,因為最後會收斂,不是中古屋漲上去,就是預售屋跌下來。
反之,如果某段時間,預售屋只比中古屋貴了10%,那這個時候就要以買預售屋為主,因為這代表著預售屋超跌或者中古屋太貴了。
新、舊生活圈 看各縣市預售、二手屋 進場時間點
帶大家來看一份樂居統計分析的數據,因為新的重劃區和舊的市中心,新舊案的差異會有所有不同,我們算出各區域所有交易的平均屋齡。
發現有實價登錄以來,如果把公寓類型的房屋剔除,全台灣大樓類型的平均交易屋齡是9.14年(預售算0年)。
樂居定義新舊生活圈
房子的平均屋齡在9.14年以下為新生活圈
房子的平均屋齡在9.14年以上為舊生活圈
因此當一個區域的交易,交易房子的平均屋齡在9.14年以下時,我們定義為新生活圈,反之,平均交易屋齡超過9.14年時,定義為舊生活圈。將預售屋以及二手屋(二手屋是代銷撤場後的交易)的房價相除,可以得出房價差異的倍率。
從整體趨勢來看,如果你要買房子的區域是屬於新生活圈(屋齡低於9.14年),像是淡水、林口、各地區的重劃區,預售屋以及二手屋的房價,長期的平均價差約為17%,在2015-2020因為價差低於平均,因此這個階段買預售屋相對適合,但是在2021年之後,預售案明顯漲幅較高,因此轉往二手屋風險會較低。
如果要買的是舊生活圈(屋齡超過9.14年),像是台北各捷運站周圍、台中的綠園道、高雄火車站等區域,因為房屋比較舊,預售屋以及二手屋的長期平均價差大概在43%,因此從圖表的走勢來看,2017年以前適合買二手屋,2018-2021年則建議買預售屋,2022年則轉回二手屋較好。
樂居-房價變化率 預售及二手屋各縣市走勢
新生活圈
台北市新生活圈,平均線均值1.16,在2017年-2021年買預售屋相對划算,2022年相對買二手屋比較適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