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今天更有錢,明天的債務無須煩惱?
這種「直升機撒錢」的方式,確實抵消了封城對經濟的最壞影響。支持者認為,這是現代貨幣理論(Modern Monetary Theory,簡稱MMT)的優點,即政府可以中央銀行印鈔票的方式來管理持續存在的龐大財政赤字;印鈔救市就是量化寬鬆的極端變形。質疑者像是投資大師羅傑斯(Jim Rogers),則擔心這個做法會引發破壞性的效應。他認為,MMT的概念是:「今天更有錢」(More Money Today)就萬事大吉,明天的債務無須煩惱。
如前面提到的,我對於達沃斯論壇達成的任何共識,一向保持警覺,我也謹慎看待MMT相關的新共識。當然,我理解當利率接近於零或負利率的時候,政府為了推動國家經濟成長,選擇增加支出和舉債,而不去面對日益膨脹的債務成本問題。然而,這種倚賴金錢魔法的思維,卻不能永久持續下去。儘管過去超低利率盛行,但如今不斷擴大的赤字缺口,正導致債務比率快速上升。
如果缺乏強勁且持續的經濟成長,終將會出現某個事件,戳破全球債務泡沫。新冠疫情已經讓我們搖搖欲墜,下一次的衝擊很可能將我們推入谷底。
摧毀債務對債務人來說是好消息,卻也摧毀了債權人。有許多債權人,是擁有儲蓄存款和401K退休帳戶的一般民眾。這些民眾透過直接購買政府債券來儲蓄,或是往來的存款銀行購買政府債券,直接或間接持有政府公債。假如銀行破產或政府違約,銀行要如何支付存款人?這是持續不斷的惡性循環。
以違約解決債務問題是個差勁的做法,也將造成許多複雜的問題。首先會看到信用緊縮,然後銀行倒閉、信用枯竭、公司破產、民眾失業、家庭失去收入和房子、股市下跌。這不像 《聖經》上說的豁免債務那樣良善。無論公共或私人債務,只要債務人基本體質健全,只是暫時現金短缺,缺乏流動性,卻不至於破產,比起違約與重整,紓困是比較好的方式。但當瀕臨破產時,違約和債務重整則是無法避免的選項。有秩序地解除棘手債務危機的方式,包括集體行動條款,即促使堅持己見的債權人,接受多數債權人同意的重整條件。
積欠國外債權人很多錢的借款人,最能夠感受到經濟上的痛苦。他們可能會極力爭取、發起訴訟、改革創新,並獲得一些成功,但不會永遠如此。時序回到1980年代,當時資金短缺的拉丁美洲國家就曾經取得小小的勝利,他們成功說服惠而浦(Whirlpool)等公司購買大量以美元計價為主的債務,然後再兌換成幣值被高估的當地貨幣,這不僅對惠而浦有利,對需要美元償還外債的巴西來說也是一種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