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吃美食會想要追求「正統的道地味道」,近日一名網友看著微波咖哩上標註的「日式」、「泰式」等地名,讓他不禁好奇到底哪一種才最接近正統的印度咖哩,並上網發文詢問,網友卻回答「根本沒有印度咖哩」引發熱議。
不叫「咖哩」,而是馬薩拉
其實咖哩一詞是英國殖民印度時,由英國人發明出來的詞。在印度會將香料與調味料稱作「馬薩拉/MASALA」,每家每戶都有自己的獨門配方,隨著基底跟添加的東西還會變化成名稱不同的各種料理,但是在當時的英國人眼中「都長得差不多」,所以統稱為咖哩(curry)。
根據《鏡報》報導,南亞研究專家伊莉絲給出了更詳盡的解釋,在南亞的任何一種語言中原本都沒有「咖哩」這個詞,推測應該是當時的英國殖民者不瞭解印度語言,將泰米爾語中意指配菜、煙燻的「kari」錯聽成「curry」,於是偷懶將curry作為印度料理的統稱。
隨著後來英國的影響力擴大,所謂的「咖哩」才開始在世界各地傳遞開來:
日式咖哩
處於明治維新的日本以英國海軍作為學習模板,派出了大量人員前往英國考察、也與英國海軍交換經驗,咖哩就這樣傳入了日本海軍。
但其實最一開始日本人不喜歡這種「帶有奇怪臭味」的醬汁,隨著日本政府的大力推廣西化,日本人民才漸漸能夠習慣咖哩這個「西式料理」,才有了現在我們最熟悉也最常見的日式咖哩。
香港咖哩
跟印度一樣屬於英國殖民地的香港,當時駐紮香港的軍人多為來自尼泊爾的軍人,主食就是咖哩,因此當時軍營的菜單往往脫不了咖哩,後來也漸漸融入民眾的生活中。
在經過一連串的在地化後,成為了現在我們常見的「咖哩魚蛋」、「咖哩牛喃」等我們常見的茶餐廳小吃。
泰式咖哩
泰國其實在很久以前就有受到印度文化的影響,而在後來隨著英國殖民地擴張,不少印度移民在東南亞地區發跡並紮根,跟泰國原有的飲食文化交融出了現在我們常見的泰式咖哩。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泰文中的「Gaeng」雖然在中文被譯為咖哩,但原指的是「以濃郁醬料調味的湯類料理」,在泰文中另有「Gaeng Kari」一詞,指的就是所謂的「印度式的咖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