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證據(Evidence)
為了體現專業性,必須有能夠證明的經歷。這個部分要反過來重新審視經驗清單,選擇最能證明自己專業性的經歷,以此為基礎可以有兩種選擇,如果可以支持專業性的成果很多,可以思考如何差異化;如果是相反的狀況,就要想想該如何強化。
4.努力(Effort)/ 教育(Education)
這不是單純指大學的主修,我們要仔細檢視為了加強專業性需付出什麼努力、進行什麼訓練或接受教育。在當今學位氾濫的時代,與其帶著不安的心情考研究所,不如尋找能夠加強專業性的課程或與尋求專家的幫助,持續掌握專業領域的新資訊,這樣才更有效益。經過這一個過程,日後自然而然會隨時督促自己進步。
5.推薦(Endorser)
有沒有人公開支持或推薦我的專業?如果身邊沒有這樣的人很容易會感到洩氣。我們在公司升職,負責重要項目,除了本身能力之外還要有人推薦和肯定。在公司工作期間發掘自己的專業性,並計劃未來獨立的人,獲得重要項目的機會時,會採取更積極的態度,因為每一個項目都會為自己累積專業性評價。
6.交換(Exchange)
這是在寫這本書時新增的。從某種角度看,這也是上班族轉型為專業者的過程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六E履歷的製作是為了具體定義專業性,在創造專業時還需加入一個修飾語,就是「可以用錢交換」的專業。從公關公司平凡的員工到代理、課長、次長、部長,在工作期間我想成為「擅長公關的人」。但是再往上升成為代表的過程中,我學到一個重要概念,「擅長公關的人」和「透過公關賺錢的人」不一定相同。經營者應該成為「利用公關技術進行商務活動的人」,即「能賺錢的人」。這個角色我不一定喜歡,但是卻為我離開公司後維持生計提供重要的訓練。再回顧前面提到的五個E,上班族會問,我擁有的專業性、個人技能中,能用金錢交換的是什麼?如果現在還沒有,那麼在從上班族轉換為專業者的過程中一定要找到。
舉例來說,有「組長經驗」可以成為轉職時談薪水的基準。但「組長經驗」並非可以立刻換取金錢的技術,如果能指導其他人,讓他們把團隊帶領地更出色,取得更好的成果,這將成為可以換取金錢的技術。這個意思是想將「組長經驗」成為換取金錢的技術的人,不會只獨善其身做個好組長而已,而是會努力讓自己組內的職員也成長成為另一個組長,這樣在職場內也可以創造良好的升遷平臺。
在企業中負責廣告的人,有多少人能同時掌握廣告概念、寫文案、製作廣告呢?「僱用廣告公司製作廣告」並不是個有銷售價值的技術。但是有人在企業評選廣告公司時,會思考該以什麼標準才能選出最好的廣告公司,自己也會不斷學習。我認識一個原本從事廣告業務,後來獨自創業變成專門為企業評選廣告公司,也就是說在職場工作期間若能創造自己的技能,日後那個技能就會成為可以賺錢的專業。在公司進行新進員工教育訓練時,有位職員還利用這種機會訓練自己成為講師,培養出能「賺錢的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