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將於2025年邁入超高齡社會,也就是65歲以上的老年人口占總人口比率達到20%,雖然政府近年積極推動因應措施,卻仍多以傳統、消極的銀髮思維主導政策與產業方向。壯世代教科文協會理事長吳春城強調,台灣少子化、老化速度堪稱全球之最,未來20年的人口結構將會天翻地覆,「如果大家按照既定政策方向拍拍手,那就完蛋了!」
行政院副院長鄭文燦日前在國科會舉辦的「高齡科技產業策略會議」致詞時表示,政府將攜手產業,讓數位科技、人工智慧、物聯網等技術應用在高齡照顧領域,預估高齡科技帶動健康福祉產業,產值將於2025年突破3,000億元大關。
壯世代教科文協會今(10)日召開記者會,吳春城指出,政府願意重視相關議題固然好事一樁,第一眼看到當天的扎實議程和堅強陣容,也會讓人滿懷希望,但仔細多看幾眼後,就會發現裡面藏有許多問題,「此事攸關國家未來希望,如果這次再做錯就沒機會了」。
根據當天會議簡報內容,強調「以科技打造銀髮族健康、宜居及樂活的生活日常,成為國家進步的動力」,關於高齡者的生活場域,則包括居家社區、高齡住宅、運動場館、藥局通路、樂齡大學及日照中心等。
「你的人設就不對了嘛!」吳春城認為,政府政策都在提倡高齡照顧、活躍老化、世代共榮等口號,大多從銀髮思維看待整體高齡族群,卻未深入了解高齡者的真實需求,對於生活場域的想像也總是繞著醫院、藥局打轉,如此一來更難翻轉老化標籤。
吳春城表示,一旦被貼上「老」的標籤,整個人的氣就虛了,如果透過文字雲,可以發現依附在「銀髮族」周圍的幾乎都是「失能」、「退化」、「延緩」等負面關鍵字,但如果搜尋「壯世代」,也就是泛指55歲以上的民眾,跳出來的字詞反而是「時尚」、「質感」等,感覺完全不一樣。
他也提到,壯世代掌握台灣社會三分之二的財富,但根據消基會先前調查,高達八成的高齡者自認在消費過程中遭到歧視,消費市場也不太注重他們的需求,甚至看不到主打高齡客群的行銷廣告,「出門被歧視,只好窩在家裡看電視」,內需消費力道大減,經濟成了一攤死水,年輕族群薪資成長牛步,「高齡者成了臥床族,年輕人成了躺平族」。
財團法人生物技術開發中心董事長涂醒哲指出,目前台灣失能者約85萬人,約佔全體高齡者10%,失能照顧雖是國家發展的重要挑戰,但忽略另外90%的高齡者需求,導致非失能者紛紛倒下,逐漸成為失能者,長期以偏概全的政經發展方向難謂明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