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現代人都漸漸不打罵小孩了?過來人的後悔血淚經驗:被打大的孩子有天也會如此對待你

2023-04-20 14:24

? 人氣

「你怎麼能打小孩?再怎麼樣你都不能打!」我嚇得一個箭步擋到了老丹和孩子面前。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小丹像被誤觸的警鈴,頓時哭聲大作,而且比平時的傷心還難以安撫。這頓哭泣,後來在我的懷裡仍持續了好一陣子,我在孩子止不住的哭聲與空洞的眼神中看見──爸爸如雷的努吼與突如其來的打屁股為心靈上帶來的衝擊與痛楚。

事後,我告訴老丹自己當天看父子在玩的過程,無奈地說:「我知道小丹失手打了你,但他不是不尊敬你,而是因為他無法表達內心(被過度激發)的痛苦。而若你打他,他不會知道錯在哪裡,只會知道:『原來我不爽就能行使暴力。』

過來人的後悔血淚

我接著與老丹分享一位前輩朋友與我分享的親身經驗。當時我還沒生孩子,但對於前輩如何教養孩子很好奇。談話間,上一秒開心談育兒的前輩,下一秒突然神色黯然,幽幽地對我告誡:「有件事妳一定要記得:以後有了孩子,千萬不要打。」

「哦?」

我以前認為,打是天經地義,小孩做錯事,用打的最快。直到後來我才發現,當時已經五、六歲孩子對打已經麻木了……但那不是最可怕的。更可怕的是,有一天我發現孩子開始會仿效我打人,甚至還會在我下班前把家門鎖起來,一臉嫌惡地跟他媽媽說:『我不要讓XXX(爸爸的名字)進來。』

「所以,妳若想要有好的親子關係,孩子真的打,不,得。用說的效果慢,但它才是長久之計。」他給我一計苦笑,裡頭參雜著對孩子深深的歉疚與懊悔。

時光快轉十年,每當我遇到小丹調皮搗蛋,讓我失去理智想開扁之際,前輩的話就會像孫悟空的緊箍咒浮上心頭,讓我臨崖勒馬,明白再生氣,也絕不能動手打孩子。

大概也是因為我分享了前輩這一番經驗談,讓從小沒有父親,但一直想與孩子建立親密關係的老丹重新審視自己管教孩子的方式。

不打孩子不代表沒有管教

因著小丹四歲前猶如小怪獸的行為,我花了許多時間陪他描述每個氣憤背後隱藏的情緒,例如:「你現在在對媽媽生氣,是因為我不給你吃餅乾對嗎?你是不是覺得明明感覺肚子好餓好餓,但為什麼不能吃?這種感覺有一點委屈。」同時,我也逐漸發現小丹的高敏感特質,於此特別留意不要給他太多的環境刺激。

還有許多次,小丹在氣頭上憤怒地想要打我,但我必須強忍也想開揍的心情,堅決地告訴他:「生氣可以,但動手不行」,接著再花上多一倍時間陪他等怒氣退去。

有時我覺得自己撐不下去,質疑「好好說」真的有用嗎?乾脆用打的吧?

但接著我的腦海裡跑出了一個童年畫面:我小時候因為起床氣,結果被奶奶用衣架狠狠打了一頓。皮肉上的疼痛會走,但心中的困惑與憤怒卻會久留:如果妳愛我,為什麼要打我?是不是我不夠好?

所以,打絕不會是愛的表現——打,孩子理解到的充其量是大人憤怒的宣洩,與對自我價值的貶低。

我只想感謝過去的自己,盛怒下仍願意相信孩子行為背後都有純真的動機──想要被理解,想要被看見,想要被愛,而強忍不開竹筍炒肉絲的宴席。

否則,我又怎能在今日失落的時候,有幸得到那個曾經難搞的孩子,如今敏銳而真誠的關心呢?

作者介紹|吉爾家

我們是澳洲的吉爾家!成員由一個不諳中文的天兵爸爸、兩個相差一歲每天爭吵的姊弟,以及一個理智線常斷裂的媽媽組成。育兒之路從第一天開始,就註定充滿歡笑與淚水。但無論妳在哪裡,我想讓妳知道:育兒路上不需踽踽獨行。讓我們一家用歡笑與感恩,陪妳一起寬心育兒!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吉爾家。(原標題:用打來管教孩子,最可怕的不是他會麻木,而是某天開始,他將如此對待你……)

責任編輯/林俐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