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的眼淚】日本版阿里山林鐵-王滝村森林鐵道

2018-08-25 09:30

? 人氣

台灣雖然僅有3萬6千平方公里,但卻有相當豐富的森林資源,也因此自日本時代開始,以現代技術逐步發展台灣的林業資源,造就了台灣的林業鐵道,也支持著大日本帝國的林業,以及戰後台灣的農業經濟。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事實上,自從阿里山森林鐵路開通之後,阿里山的森林開發模式,就成了當時日本國內的林業典範,對當時富國強兵政策的日本而言,不啻是一大助力。日本最早的森林鐵道,是位於青森縣的津輕森林鐵道,由於這邊的森林資源相當豐富,自古以來即是伐木重鎮。

不過由於交通不便,因此都是採用伐木後放入河川,透過漂流的方式輸送至下游,不但容易造成木材的碰傷,導致品相不佳,工人也經常發生溺水的事件,可說是相當辛苦,還經常造成橋樑的損毀。明治維新之後,日本為了發展軍備,加上日清戰爭(甲午戰爭)、日俄戰爭等,日本政府便開始研究如何更有效率的伐木。

由於日本的森林資源絕大多數都屬山地,以當時的科技來說,採用鐵道運輸是最有效率的運輸方式,所以為了將津輕山區的木材,能夠集中運輸到平地的青森,便在1906年開始興建津輕森林鐵道,1909年完工通車之後,成為日本第一條林鐵。

而阿里山林鐵在藤田組的主導之下,也同樣是在1906年開工,不過由於台灣的山勢過於險峻,藤田組在無法負擔龐大的建設經費之下,黯然放棄,最後由台灣總督府接手,繼續興建阿里山林鐵,直到1912年才全線完工通車。也由於阿里山林鐵的工程過於浩大,從此以後,台灣其他山區的林鐵建設,便改採山上山下為鐵道運輸,中間的運輸方式則改由空中索道(纜車)來負責。

不過不管如何,津輕林鐵與阿里山林鐵的成功,也加速了日本各地建設森林鐵道,進行森林資源的開採,其中規模最龐大的,就屬於長野縣的木曾森林鐵道了。木曾谷位於長野縣南,兩側分別為木曾山脈與御嶽山系,中間為木曾川流經此地,長時間的侵蝕下形成壯麗的河谷。

木曾林鐵的軌距與阿里山林鐵一樣,都是762mm軌距,車輛也非常小巧可愛。(圖/作者提供)
木曾林鐵的軌距與阿里山林鐵一樣,都是762mm軌距,車輛也非常小巧可愛。(圖/作者提供)

由於當地年降雨量高達3000毫米,因此孕育出木曾谷豐富的森林資源,並成為日本急欲開發的地區。為了開採當地的木材,日本政府開始興建小川森林鐵道,並且在1916年完工通車,運送當地採伐的巨木。1923年王滝森林鐵道完工後,與小川林鐵,成為木曾森林鐵道的骨幹,並逐漸延長以及分歧路線。

位於王滝村的水交園,仍保存了當年木曾森林鐵道王滝本線,與附近關西電力發電所鐵道線的車輛。(圖/作者提供)
位於王滝村的水交園,仍保存了當年木曾森林鐵道王滝本線,與附近關西電力發電所鐵道線的車輛。(圖/作者提供)

到了最高峰的1960年代,整個木曾谷的森林開發,高達十個營林署,而木曾森林鐵道的路線規模,更是超過428公里,共有57條主幹線與支線,另外作業軌道更超過500公里,合計近千公里的森林軌道,堪稱是當時最大規模的林鐵,除了運送木材之外,也肩負起當地居民的交通與伐木工人的運輸任務。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