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或許是《閃電俠》中最不DC也是最DC的彩蛋吧!說不DC是因為比起其他容易讓人驚呼連連的「結尾彩蛋」與一些其他「多元宇宙彩蛋」來說,這跟DC一點關係也沒有,但是要說他最DC的部分,在某個意義上來說,它基本可以貫穿整個《閃電俠》的基調,甚至是將《閃電俠》與其他DCU電影不同的最大原因(這裡是指在《超人:鋼鐵英雄》之後的DC擴展宇宙電影,暫時先不要管DCEU跟DCU的差別,總之現在都是DCU了)。
有看過電影的都知道本片是承接查克·史奈德(Zachary Edward Snyder)版本的正義聯盟,而查導所建構的出的DC電影宇宙(以下簡稱DCU)本質上是比較黑暗、深沉且嚴肅,從《超人:鋼鐵英雄》到《蝙蝠俠對超人:正義曙光》一路下來,不僅是配樂、色彩、故事描敘上都比其他DCU電影不大相同,網路上也有很多比較查導版本的正義聯盟與喬斯·溫登(Joseph Hill Whedon)版的正義聯盟的比較,有看過兩個版本的就完全了解我在說甚麼,光是超人直觀的裝扮就完全不同,更遑論故事架構、那些令人尷尬的笑話橋段等等,查導的版本更顯出一股「嚴肅」的氣息。
但《閃電俠》雖然承襲了查導版本的DCU設定,但卻表現出截然不同的節奏與喜感。當然,導演不一樣風格當然不一樣,可是別忘了安迪·馬希提(Andrés Muschietti)可是個驚悚片底子深厚的傢伙,要玩黑暗、深沉且嚴肅的電影風格也不是不可以,更何況誰說《閃電俠》一定要走「喜感」路線,如果伊薩·米勒(Ezra Matthew Miller)的故事是走另一個「過去」拍攝的手法呢?
當然這樣的方式勢必會讓原本閃電俠角色與前面幾部電影所塑造的人設不符,而必須增加更多的劇情來說服觀眾,而導演又在某個層面上要肩負重啟DCU設定的重任,因此《閃電俠》的基調與節奏,甚至於觀影門檻都要特別降低才行,但導演的野心不止於此,從影片最終整體的呈現來說,基本上算是新舊粉絲都得到大大的滿足,雖然仍有些瑕疵(像是超女不夠立體、特效某部分有點假、母子情感描述再多一點等),但已經是瑕不掩瑜了。這些部分除了歸功於編劇與導演在述說與拍攝此故事的完整性,更重要的是導演用了非常簡單的「譬喻」使得你可以很快地進入劇情重點。
第一個好的譬喻,也是我覺得最佳彩蛋的譬喻就是「回到未來」;而第二個好譬喻則是「義大利麵多重宇宙」。我先簡述一下第二個譬喻,因為這不是我今天要談的彩蛋重點,基本上這個譬喻可以讓你在10秒內了解關於《閃電俠》要描述的多重宇宙的形式,基本上不是閃電俠「穿越到」其他宇宙,而是因為閃電俠改變時間的同時,會畫分出新的時間線,而這條新的時間線同時會帶有該時間線自己的過去,也就是一但閃電俠改變一些事物(無論多小),就會產生出一整個全新的現實宇宙,而這個是不可逆的,也是那些消失的人事物不存在、無法回來的原因,藉此就可以展開重啟的DC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