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加氫站沒法源 大廠投資卻步
「台灣在推動氫能發展,要有明確政策宣示,廠商才看得到未來,大廠才敢投資」,中央大學機械工程學系特聘教授、台灣氫能與燃料電池學會理事長曾重仁,一語道出國內業者的急迫感。
這樣的焦慮感,在今年春天立法院一場氫能發展公聽會上展現無遺,會場上的和泰汽車、聯華林德與東立物流等業者,聲嘶力竭地公開喊話,盼望政府制定法條、提供獎勵補助,盼望迎頭趕上全球氫能發展的列車。
「台灣設置加氫站目前沒有法規可循,民間無法成立可對外公開使用的加氫站」,和泰汽車商品戰略部長陳彥佑一語道破台灣發展氫能一大困境。
和泰汽車有意發展氫能車,預計與聯華林德合作引進氫能車,南陽實業也公開表達對氫能車的興趣;實際上,氣體大廠聯華林德很早展開布局,透過自家工廠改建設置加氫站,堪稱是台灣首家民營加氫示範站,只不過,目前這座加氫示範站僅限自用,無法對外開放。
加氫站設立是台灣發展氫能首要挑戰,經濟部次長曾文生坦言,政府要用什麼樣方式給予獎勵,必須先釐清商業模式如何運作。
經濟部修法將「氫燃料」列入能源管理法第2條第6款的能源,未來將與離岸風電、太陽光電等綠能,同樣被視為「能源」,即使好不容易邁出第一步,台灣氫能發展藍圖仍存有許多不確定性。
曾文生說,雖然目前各國認為氫能運用在物流車、公車等高酬載運具是可以考慮選項,但是國內對於加氫站接受度、安全規範,又該布建在哪裡,都需要再評估。
「氫能無法依靠電網運送,要拉管線,蓋一座座加氫站據點,沒人會想放在家裡附近,現在光設新的加油站都會被抗議了」,曾文生一席話,透露出了當前台灣政治社會氛圍,能源基礎建設面臨的公共溝通困境。
加氫站是氫彈?韓國拿出科學數據溝通爭取
然而設置加氫站阻力並非只有台灣發生,韓國也一度遭遇抗爭,鄭顯山回憶,民眾直覺認為加氫站就是氫彈,為此他還特別去查氫彈製作原理,再向民眾解釋,溫度要達到攝氏1000度以上才會爆炸,而加氫站整個運作系統,不可能產生1000度。
身為國營事業的中油,扛起台灣能源政策任務,將帶頭示範興建加氫站,作為交通部氫能公車示範計畫一環,但社會溝通是魔王關卡,選址之路同樣一波三折。
中油原先規劃設在停業的LPG加氣站,主要考量LPG加氣站已符合可燃性高壓氣體製造儲存處理場所相關法規規定,也有合格的高壓氣體操作人員,適合轉型應用推廣。
目前中油持續進行溝通,希望能折衷出一處人煙稀少、廠區外地點,否則若最後只能設在中油工廠內,向民眾展示「加氫示範站」政策美意恐將大打折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