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水電解產出綠氫(過程中無碳排的氫能)的生產技術,氫燃料儲存與供應相關設備製造技術,加氫站的產氫、壓縮、儲存與充電設備零件製造技術,用於氫能車的高密度、高效率燃料電池系統技術,燃料電池專用零件製造等氫能相關技術都被列入稅額減免對象中,不難看出韓國政府發展完整產業鏈的野心。
同時,韓國氫能相關應用範圍也持續擴大,透過「產業融合促進法」中的「管制沙盒」措施,現行法規中缺乏的法源依據與規範,可透過沙盒暫時規避,企業得以更自由地研發及試推新技術。例如韓國液化氫專門業者HYLIUM產業公司就在不受現行法規限制的江原道液化氫管制自由特區進行技術開發,曉星、斗山、SK等韓國大企業也陸續利用「沙盒」規劃相關實證工作。
韓國企業則甚至跑得比政府更前面,以氫能車全球市占率連續3年居冠的現代汽車為例,現代汽車早在1998年就投入氫燃料電池車研發,即使韓國國內沒有任何相關基礎建設與市場,仍率先放眼海外,2006年首次推出氫能巴士,以貨車、巴士、掃街車等大型商用車為基礎,搶占全球市場商機。
氫能深入家庭日常 韓國大膽啟動瓦斯混氫安全驗證
根據韓國市調機構SNE Research發布數據,截至2022年,現代氫能車全球市占率已連續4年保持第一,占比達54%。
韓國大力發展氫能技術除為降低碳排、搶占未來全球商機,還有一大原因是為降低能源對外依賴度。韓國與台灣一樣,沒有石油等天然化石燃料資源,太陽光電因山地多發展有限,風力發電所需風場也不佳,多數能源仰賴進口,先前一度喊停的核電也在新任總統尹錫悅上任後恢復運轉。
若能成功發展氫能或如台電去年投入的混氫發電,可望再推升能源自主率。韓國產業部規劃針對透過萃取或工業副產品取得的氫能發電將自2025年起每年招標1300GWh,綠氫相關發電每年招標3000至3000GWh,至2028年目標供電規模達1萬4700GWh。
不僅如此,韓國產業部日前也宣布將投入280億韓元(約新台幣6.5億元),針對家用瓦斯配管內混入氫氣進行安全性驗證工作,規劃混入氫氣占比最多達20%,一旦瓦斯混氫政策順利上路,形同氫氣將深入民眾生活作息。
可以想見,未來韓國家庭煮飯、燒開水等生活日常,氫能將扮演一定重要角色,意味著韓國往氫能大國再邁進一大步。
責任編輯/郭家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