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巴菲特說,這樣按圖索驥買股票不需要技巧,而只有買那些看起來貴而實際上不貴的股票才考驗水準。國內流行的「價值窪地」是一個非常危險的名詞!它意味著主要是(或者完全是)估值水準的比較。近來,每當聽到這個詞的時候,我就皺眉頭。其實,公司之間是不可比的,至少不可以簡單的用數字來比較。
有一個道理,我直到最近才開始有點明白:有淨現金的公司如果不分紅,跟你股民何干?重置成本很高的公司,或者資產升值了的公司如果不處置資產並最終分紅,跟你股民何干?當然,這些道理適用於任何種類的企業,但是,做為一個股民(或者少數股東),我們要自衛。如果我們看不到大股東的誠心、熱情和改變現狀的願望,我們有什麼必要跟著他耗費時光呢?有些「價值陷阱」的公司,管理層把老的遊戲玩完了之後,無法找到新的遊戲。這本來很正常(公司的使命終結了),只是他們應該把公司清盤賣掉,把錢分給股東。但是誰願意放棄控制權呢?難道你想要他們的命嗎?他們中有些人把公司變成了私家企業:全家老小吃喝玩樂都在公司報帳(這不光是中國獨有的問題)。股民們乾著急,一點辦法都沒有。你堅信他們應該(或者必然會)把控制權交給他人,新的東道主能夠讓企業有一個新生,但是你只能無限期的等待。如果股票價格跌得厲害,那正好:他們便用超低的價格把公司私有化。謝謝!
在國內市場上,股民們追捧小股票,這並非完全沒有道理,因為大公司成長太有限。而且大國企的社會負擔太重,難以前行。只是小股票被追捧得太過分。在海外市場上,很多特大的和特小的股票都成了「價值陷阱」。本人多年來熱衷小公司和小股票,但最近有一個新的想法:有些小公司完全被遺忘也許有它的道理。如果一家公司在打拚了十幾年甚至二十幾年以後還不能長大,也許行業有問題,商業模式有問題,或者管理層有問題。這三個可能性都不好,當然也就只能有一個結論:你不應該買它的股票。
作者介紹:張化橋
中國最敢講真話、最有良知的分析師。
1963年出生於湖北荊門,自稱「湖北農民」。16歲邁入大學校門,23歲從中國人民銀行研究生部畢業後進入中國人民銀行總行工作。1989年初,他赴澳大利亞留學,並執教三年。1994年轉戰香港證券市場,以「敢言」著稱,自稱「投資者的走狗」。曾任職於瑞銀、匯豐等多家外資銀行。現任廣州萬穗小額貸款公司董事長、香港上市公司民生國際(938.HK)首席執行官。
在擔任瑞銀中國研究部主管期間,他的團隊連續五年(2001~2005年)被《機構投資者》雜誌評選為「最佳中國研究團隊」,其本人亦連續四年(2001~2004年)被《亞洲貨幣》評選為「最佳中國分析師」。 但同時,因為敢言,張化橋曾多次「惹禍上身」。
1998年,張化橋在匯豐當中國研究部主管時,因發表「雙輸論」〈中國外匯太多,為何發外債?〉,反對中國財政部發行美元「揚基債」而被匯豐解雇(匯豐是「揚基債」的主承銷商之一)。但他一點都不介意,更是聲稱這是分析師生涯中最光榮的一個片段。
2002年,他發表質疑紅籌公司格林柯爾的報告,因此遭到了起訴,隨後,他對另一個紅籌公司歐亞農業(沈陽荷蘭村)的質疑,也差點為其帶來另一場訴訟。當然,這兩個公司現在都已經不復存在。
對於自己的敢言,他一直無悔。即使被罵「黑嘴」、被起訴,他仍然執著於「怎樣想就怎樣說」的信念,因為,「要保持分析員的獨立性」。2003年,他是推進中國OFII成功的干將之一。2006~2008年,他擔任紅籌公司深圳控股的首席營運官,為業務轉型和股東增值起了很大的作用。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樂金文化《中國最敢講真話的股市人:中國第一分析師打磨十七年的股市眼光,最誠實又直白的洞悉市場真相》
責任編輯/郭家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