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力火車為何能紅20年?從地下道清潔工到歌壇天團,揭你所不知道的4件事

2023-09-10 10:30

? 人氣

動力火車在成名前生活困苦,甚至當過臨時工、地下道清潔工,不斷堅持才有今天的成就。(圖/取自IG@powerstation_official)

動力火車在成名前生活困苦,甚至當過臨時工、地下道清潔工,不斷堅持才有今天的成就。(圖/取自IG@powerstation_official)

根據維基百科的簡介描述:「動力火車(英語:Power Station),是臺灣演唱組合,由尤秋興、顏志琳兩位排灣族歌手所組成。因其歌聲特殊且具震撼力,於1990年代末期竄起於臺灣歌壇,並曾於2005年,獲得第16屆金曲獎最佳重唱組合獎肯定。」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尤秋興與顏志琳生長在信仰基督教的家庭,他們是虔誠的基督徒,畢業於南投縣三育基督學院。他們在1997年發行了第一張專輯《動力火車》,從此開始了他們的音樂之旅。動力火車的音樂風格以搖滾為主,但也融合了民歌、鄉村、藍調等元素,創造出獨特的動力音樂。他們的歌曲多半表達了對生活、愛情、友情、夢想等主題的看法和感受,深受廣大聽眾的喜愛和支持,專輯《無情的情書》即創下百萬銷售量。

在爆紅之前,兩人為了完成音樂夢想而過著四處打零工的生活,一起度過困頓的日子。動力火車在節目中也曾透露過晚上駐唱、白天從事各種臨時工的歲月,以地下道清潔工的經歷最令他們印象深刻,生活困境一直到正式出道後才有所改善。

動力火車的故事很值得臺灣原住民學生學習,因為他們可以從中獲得以下幾方面的啟發:

1.勇敢追求自己的夢想

動力火車的兩位成員都是從小就喜歡唱歌的,他們在高中時就組成了團體,並參加了各種歌唱比賽和演出。他們沒有放棄自己的音樂夢想,即使面對了許多挫折和困難,他們也沒有放棄自己的音樂風格和特色,他們堅持了自己的信念和理想,最終獲得了廣大聽眾的喜愛和認可。

2.積極學習和創新

動力火車的音樂不僅有原住民的特色,也有現代的感覺,他們不斷地學習和創新,將不同的音樂元素融合在一起,創造出自己獨特的音樂風格。他們也不斷地嘗試新的音樂類型和形式,如電影配樂、音樂劇、跨界合作等,展現出他們的多元化和開放性。

3.自豪地展現自己的文化和身份

動力火車的音樂中充滿了原住民的文化和精神,他們常用自己的母語唱歌,用自己的傳統樂器演奏,用自己的故事和情感感動人心。他們也積極地推廣和宣揚原住民的文化和歷史,讓更多人了解和尊重原住民。他們用自己的音樂表達了自己對自己文化和身份的自豪和驕傲。

4.喜歡做公益

這是筆者與他們接觸之後發現的事實。民國2001年起我擔任屏東縣原住民文教協會理事長,我們執行協會的教育希望工程計畫(在偏遠部落成立免費課輔班、四處募書並成立部落圖書室),記得當時動力火車曾不求報酬的大力協助我們協會在都會區募書的活動及在原鄉成立兒童圖書館開幕典禮的表演。

動力火車的人生格言是「不要放棄自己的夢想,不要忘記自己的初衷,不要怕挑戰自己的極限」。他們認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夢想,只要有信心和毅力,就能夠實現。他們也不斷地追求自己的音樂理想,不斷地嘗試新的風格和創作,不斷地突破自己的舒適圈。他們希望能夠用自己的音樂影響更多的人,讓更多的人感受到動力火車的熱情和正能量。

動力火車是一個值得臺灣原住民學生學習的典範,他們用自己的音樂傳達了一個關於夢想、努力、創新、文化和身份的感人的故事。他們有愛心、有宗教信仰、熱心公益幫助族人,是優秀的原住民青年。

動力火車常參加公益活動幫助族人,是原住民青少年的偶像。(圖/渠成文化提供)
動力火車常參加公益活動幫助族人,是原住民青少年的偶像。(圖/渠成文化提供)

作者介紹|梁明輝

原住民族姓名Tjivuluan Matalaq

台灣屏東縣排灣族人;1956出生於屏東縣瑪家鄉佳義村。

【相關著作】
《陪伴孩子青春路-原住民青少年問題與輔導》2012年‧布克文化
《原住民學生,你好棒!》2013年‧布克文化出版事業部;本書獲文化部推薦為全國學生優良讀物。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渠成文化《台灣原住民學生的美麗與哀愁》(原標題:流行天團──動力火車)

責任編輯/蔡惠芯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