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蘋果(Apple Inc.)即將推出iPhone15前夕,中國政府驚傳已對中央官員下達指示,禁止在辦公室使用iPhone和其他外國品牌的電子設備,根據《華爾街日報》報導,這項命令旨在減少對外國技術的依賴並加強網路安全,可能對在中國營運的外國品牌帶來寒蟬效應,報導中還援引了知情人士的說法稱,北京當局不只針對蘋果,而是不放過任何一家美國公司,但目前仍不清楚影響範圍有多廣。
中國是蘋果的主要市場之一,佔其總營收的大約19%,上一季度在中國的營收達到157.6億美元,同比增長8%。然而此禁令相關消息傳出後,對蘋果6日的股價表現造成重擊,一夕之間蒸發約1061.69億美元(相當於新台幣3.39兆元),使其總市值跌至2.86兆美元(大約新台幣91.43兆元);另外《南華早報》報導也稱,中國投資、貿易與國際事務等官方部門於8月接到這項命令,似乎是基於中美之間的關係以及日益緊張的地緣政治情勢,此前美國已有多個州立公部門宣布禁用華為、TikTok。
英國《衛報》引述DA Davidson分析師Tom Forte的看法表示:「即使是蘋果也不能在倖免。蘋果透過與富士康的關係雇用了數10萬甚至超過100萬名勞工組裝產品,應該能激勵企業實現供應鏈和客戶集中度的多元化,以便在緊張局勢惡化時減少對中國的依賴。」儘管官方日前尚未公布具體文件,但此舉恐將對蘋果帶來不小衝擊。但目前為止,蘋果公司和中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皆未多作回應。
不只是中國的影響,蘋果近期還面臨歐盟的新規難題。歐盟去年11月通過《數位服務法》,將蘋果、亞馬遜(Amazon)、字節跳動(ByteDance)、微軟、Meta、Google等科技巨頭列為線上服務的「守門人」(gatekeepers),指的是每月活躍用戶超過 4500 萬,且市值達到 820 億美元的公司。一旦被貼上標籤,意味這6大企業必須嚴格遵循歐盟規範,例如開放兼容競爭對手的程式,如果未能在6個月的緩衝期內消化,可能將面臨相當於年收入10%的罰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