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如假設「你很會說服他人」,接著試著把此能力與寫郵件或寫報告等連結。這樣一來,你不但能善用自己的長處,還能幫助到自己的工作。
如果你「善於教導」的話,那麼寫郵件的行為也能視為「給予他人意見、幫助他人」。透過這些動作來減少壓力的有害部分。「因為上司的朝令夕改,完全沒有自己的時間」「因為操心的事太多,完全看不到未來的希望」,抱持著這樣的想法就代表「自己是工作的被害者」。「工作塑造」會提供一個改變負面想法的契機。
在諸多將壓力化為助力的人裡,有三位我深感佩服。其中兩位是微軟的創立者兼以社會奉獻為目的的比爾與梅琳達基金會理事長—比爾.蓋茲,與其夫人梅琳達.蓋茲。
他們在人生中選擇正面迎擊「世界上存在的大問題」,這與「欲貢獻於比自我本身更偉大目標」的思維相通。他們不為自己的成功著想,而是思考能力範圍內能解決的最重要問題,並且為了解決此問題而採取行動,這一點才是最讓我欽佩的。
只要把自己人生重要的目標置於「比自己層次更高的事物」上,就能將壓力化為助力,即使你跟平常做一樣的努力,也可以改變自己「提起幹勁」的動機。並不是想證明「自己很有能力」「自己比他人優秀」,而是想要表現自己的努力是為了貢獻在更重要的目標上。這樣一來,就不會被自己的成功絆住腳步,而是會向更大的目標邁進,身邊的人也會聲援你。
我所欽佩的另一人是臉書創立者馬克.祖克柏。他在二〇一五年於臉書上發表伴侶懷孕一事。那時也提及關於伴侶的流產經驗以及至今所承受的壓力,我真心佩服他。
幾乎沒有人會將伴侶流產一事開誠布公吧?尤其像他這樣的名人。儘管如此,他還是誠實吐露了自己的弱點,並告知大眾「我也只是個平凡人」。我想,對許多與他感到相同痛苦的人來說,看到這篇貼文後覺得自己並不是孤獨一人,然後因此得到勇氣的人也不在少數。即使感到不安,即使生活充滿壓力,仍舊獲得成功的人相當多。
我在參加某個會議時,曾聽過某企業女執行長的演講。她在美國是相當知名的人物,看來非常成功,在職場上也相當活躍。表面看起來光鮮亮麗的她,其實一直被焦慮症所困,長久以來試圖與其和平共處,並把焦慮化成自己的力量,活出成功人生。這是在商業上的成功中一個非常棒的例子。
其實大多數頂尖運動選手或專家,也會時常感到不安與焦慮。我有一段最喜歡的話,是美國太空總署太空人所說的「不知道不安這件事的人,到頭來什麼都不知道。正因為有不安這種情緒,我才能利用它來深入思考。」一個成功的人常會被認為「總是相當冷靜,充滿自信,完全沒有不安的情緒」。但實際上並非如此。他們也有壓力,也經歷過不少艱辛。不過,正因為這些人將壓力化為助力,進而獲得成功,才足以被稱為理想的成功典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