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至今仍一直認為「壓力是敵人」。實際上,多數心理學家或醫生及科學家,也都將壓力視為眼中釘。他們相信壓力是讓多數人煩惱的危險病,一定要想辦法預防。
但是我對於壓力的想法有新的認知。一九九八年在美國以三萬名成年人做為研究對象所進行的調查研究結果正是契機。調查中,詢問受試者「在這一年間你感受到多少壓力?」、「你認為壓力對健康有害嗎?」兩個問題,並且在八年後再次調查三萬人中有誰已經去世。
結果顯示,認為自己本身在高度壓力情況下的研究對象,死亡風險高達四三%。但只有在接受高度壓力的人中認為「壓力對健康有害」的人死亡風險提高。我對這項研究結果特別感興趣,因為即使在承受高壓的人之中,不認為「壓力對健康有害」的人死亡風險並未上升。
研究成果還不僅僅如此,這個受試組還是在調查的對象中死亡風險最低的一群。比起幾乎沒有壓力的人們,他們的死亡風險還要更低,著實嚇了我一大跳。
壓力使人聰明堅強
綜合許多研究,我對壓力有了嶄新的看法。根據最新研究結果顯示,「壓力使人聰明、堅強,並且會帶領人們通往成功之路」。人們能在承受壓力的經驗中學習、成長,且能夠獲得勇氣和關懷。
更重要的是,「只要稍微改變對於壓力的想法,就能變得更健康、幸福」。根據你對壓力的看法,不論是健康還是發現人生意義等,許多事情都會隨著改變。所以比起試圖減輕、逃避壓力,改變對壓力的看法、接受壓力本身的存在才是處理壓力的「最佳方法」。
「沒有壓力的工作是不存在的」這個想法,也許是一個好的起點。身為人類,壓力是一件稀鬆平常的事。雖然有些人費盡千辛萬苦覺得一定要減輕壓力,努力想要把壓力根除,但就算這樣也不會得到好結果。
我們可以把壓力,視為一種認真工作的「象徵」。會感到壓力這件事,正是你對自己的工作用心入微的證明,正因為你拚命工作、認為工作是自己分內的事才會感到壓力。只要能了解承受壓力的人不分你我,以自己的做法轉化「壓力」,你也能夠改變與壓力的相處模式。
蓋茲、祖克柏,樂於把壓力當助力
本書第十一課中提及的「工作塑造」,指的是透過重新定義自己的工作來提高生產力與效率的方法。雖然是從商界孕育而出的概念,但在和壓力共處時也相當有用。
首先我們可以從「製作待辦清單」開始,先寫下自己的工作中「不得不做的事項」,比如寄發電子郵件、撰寫報告、與客戶開會等。再條列出「自己的優點」「自己的人生中最珍重的事物」「自己的價值觀」等,然後試著將這些事項一個個與「自己的工作」做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