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以跟大多數求職者一樣,繼續在職場努力往上精進,也可以選擇建立個人品牌,用專業形象作為工作的基礎,兩者的基本能力相同,最大的差別在於收入的來源,企業體系單一且集中,個人品牌收入多面化、浮動性大,各有優劣,這兩者看似差別不大的結果,但有著不同的風險承受度差異,需要全面性的評估自身特質。
但並非一定要在這兩者之中選擇其一,我自己的選擇方式就持續在企業體系內就職,但仍然在對外的平台上建立個人品牌價值,持續地累積經歷與市場價值,取得兩者之間的平衡,將風險降到最小,當有更多的機會來臨時,再調整工作的重心比重即可。
每個階段的任務都不同,無法用一套標準就涵蓋所有的工作內容。但唯一相同的基礎就是必須把專業做到出眾,你才有選擇的權利跟職場空間,一旦失去競爭力,就只能挑人家剩下的職務,而你不再具有主導權、選擇權。
建立專業的個人品牌形象,就等同建立你的個人履歷資料,只是轉為自媒體的形式,公開在各大平台上交由市場定義價值。能夠留存下來的,都代表禁得起考驗,更可以證明自己的身價。
未來,在求職與創業的路上,只需要一張 A4,簡述各種績效的對外連結,當面試官與夥伴一一點開這些內容後,想不認同你,都難。
其實,我們都比自己想的再更厲害一點點。
30歲以前,建立自己打天下的武器;30歲之後,選擇打天下的環境。
作者介紹| 葛捷思(陳昭文)
「葛捷思品牌經營學」粉專版主,擅長專業領域包含「品牌電子商務銷售規劃」、「品牌行銷與網路媒體廣告投放」、「社群媒體品牌經營」、「平面廣告設計」、「營運管理」、HR等內容。
葛捷思一路從設計提升到行銷市場,再跨領域到營運管理,十多年的行銷市場與營運管理的資歷,操作過許多的品牌企劃,以及政府與科技園區的專案執行設計計畫。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采實文化《沒名片,你就是招牌:求職、換工作、轉行、接案、創業前,一定要懂的個人品牌經營學》(原標題:人生的30歲大關,如何選擇?)
責任編輯/邱苡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