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表示,美國的法規更加複雜,這導致台積電很難將其100多間供應商帶到亞利桑那州。美國提供補貼的速度更慢,也可能拉長新廠安裝設備所需的時間。
日本採用當地承包商,但美國仰賴台灣供應商
莫拉萊斯也說,日本既有的晶片供應鏈是另一大優勢,「日本工業在材料、氣體、載板和晶圓方面擁有非常完整的生態系統,進入相關系統具有很大的戰略意義」。
此外,也有專家認為,台日工作文化相似,且物流障礙較少,這也是熊本廠進展快於美國廠的因素之一。
消息人士指出,熊本廠的建設合作夥伴主要是日本承包商或與日本有聯繫的供應商,如鹿島建設(Kajima)及大氣社(Taikisha)。在美國,台積電則重度仰賴台灣供應商,且這些供應商在國外營運的經驗較少。
事實上,對台積電而言,能夠發揮最高效率的建廠地點仍是台灣。一名熟悉台積電設廠情況的日本設備供應商高階主管說,「不論是在日本或美國,都遠遠無法與台灣的速度相提並論」。以設備吊掛工作為例,台灣1天就可以完成,日本可能需要2到3天,美國則需耗時超過1週。
香港辛里希基金會(Hinrich Foundation)專家卡布利(Alex Capri)認為,還有一大問題是新廠必須找到合格且足夠的員工,「晶片產業的工程師、物理學家、電腦科學家和其他技術職位都是供不應求」。
責任編輯/郭家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