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為擺脫國際出口管制,國家太空中心結合國研院儀器科技研究中心、晶片系統設計中心,攜手中山科學研究院、漢翔航空工業、微像、鑫豪等,成立福五光學遙測酬載團隊,「靠自己」掌握遙測衛星關鍵技術。
福七接棒氣象觀測 獵風者將成知風預雨神隊友
福衛七號計畫延續福三掩星氣象觀測任務,2019年6月升空,星系一共6枚衛星,平均每天提供約5500筆大氣剖面資料,在台灣地區附近的資料量約是福三的3至4倍。
相關觀測資料提供中央氣象局納入數值預報系統,提升國內氣象預報準確度;同時,太空天氣監控也在福七守備範圍。
福七可反推大氣層溫度、壓力、水氣,卻無法得知「風的訊息」,台灣自製率超過8成、20家國內研發單位及廠商攜手打造獵風者衛星,正好補足這塊,靠海面反射的GNSS(全球衛星導航系統)訊號,推估風場資訊,並將與福七並肩作戰,讓台灣成為國際關鍵氣象資料輸出國。
福八結合AI遙測解析度更高 台版星鏈首部曲B5G啟動
福衛八號衛星將是台灣第一個引進人工智慧的「聰明」衛星,擁有解析度更高的遙測酬載,保持台灣在遙測影像上的供應能力,計畫發展6枚解析度高於1公尺的米級先導型高解析度光學遙測衛星,構成星系。
國家太空中心規劃,福八第1枚與第2枚衛星分別將在2025與2026年發射;第3枚與第4枚衛星將在2027年發射;第5枚與第6枚衛星則在2028年發射,意味自今年開始的6年,台灣幾乎是「年年有衛星發射」。
通訊衛星布陣方面,B5G計畫堪稱台灣版星鏈首部曲,將進行從衛星到地面站的通訊測試與驗證,攸關備援數據通訊、防災、海上物聯網(maritime IoT)等應用。
太空中心計畫將於2026年發射首枚B5G衛星、2028年發射第2枚,且為因應近期低軌通訊衛星快速變革,國科會擬延長第3期「國家太空科技發展長程計畫」戰線至2031年,確保台灣能利用半導體、資通訊、精密機械等優勢,提升在太空戰局中的競爭力。
責任編輯/郭家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