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膠都可以回收再利用?專家搖頭揭開背後真相,用一方法「垃圾也能變黃金」

2023-11-20 12:06

? 人氣

1.我們常說的塑材合金(alloy),如PC/ABS、PC/PET、PA/PP、PPO/PS等,基本上只要合金的兩個塑材都是熱塑型材料,這是產業材料應用上的通則,各取其單一材料的優點與特性,複合成更具優異性質及應用範疇更多元的組合產品,雖然可以被物理回收,但因為是兩種塑料合膠,對於回收效益及再應用相對窄化,其實嚴謹來說是塑料交叉污染的特例,在循環機制上除需要在回收時分選清楚外,只能低規回摻處理。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2.第二個是選用除了塑膠基材的主料之外又佐以其他功能性輔料搭配,在改質主廚精緻的廚藝下,雖深獲產業饕客的青睞,卻也埋下血統不正、認祖卻歸不了宗的尷尬情境。例如品客洋芋片罐子又有塑膠,又有紙容器,又有一片看起來像鋁的底座,產品結構與配方設計的複雜化都再再挑戰回收祖譜的溯源計畫。

因此,整體產品的設計各部件最好是能降低不同材料的選用,單一材料的選用在回收環節不只減少分類工序(mono-materials),更有助於改善部分相應的回收成本及回收量。綜而言之,在產品源頭管理的基礎上,產品設計階段應考慮產品生命週期結束被回收時,如何能幫助在回收環節中拆解容易、材料越單一,配合易識別的回收視覺辨識設計等,這些都會影響回收的難易程度與執行成效。

不需要追求100%塑膠回收,盡力使用回收材料或是換成非石油來源的材料如生質材料,避免走火入魔

品牌商花大把的時間規劃ESG藍圖裡的綠色供應鏈,企望把產品全部替換成再生低碳材料,架(假)設原生料或原產品、半成品的100%回收再應用高標準的神替代目標,已經到了走火入魔的程度,殊不知還沒閉環就先自鎖。

就熱塑性塑材多為單體所組成的高分子聚合體,透過各項加工工藝(如加熱、混煉、押射)及環境老化和回收再製等因素,都直間接造成分子結構不同程度的破壞、斷鏈及裂解,致使相較於原生料各項機械物性明顯削弱,且隨著回收及加工次數的增加,即使在比例性取代的使用原則上也會未如預期。依我過去的經驗,當塑材進到第三次的回收再製階段,已無法再進入逆循環機制,需考量降規使用或必須進入更深一層次的化學解聚或焚化,但涉及的都是更高的開發及環保成本。

之前文章我們討論過,塑膠最關鍵的問題是塑膠微粒已經進入全球生態系與我們的食物鏈中。所以如何有效防治塑膠微粒的產生與污染,就環保及健康而言,絕對是關鍵議題。另一個則是在碳中和的時代趨勢下,使用塑膠回收材,會帶來低碳的額外效益,因為你的回收材的碳排放,其原物料階段的碳排放,已經算在新料的身上,而不會算在你的身上,依據國際認可的碳排計算模型公式,回收再製的產品相較於原生產品能實現超過一半以上的減碳效益(註二)。更積極一點,若能把原物料換成非石油來源的材料如生質材料,也同樣能把原物料階段的碳排放降到最低,這兩種策略都是相輔不悖的轉骨藥帖。

當塑膠的使用架構在環保議題上被鋪天蓋地的定義解釋之際,其實我們不禁要提醒大眾主要原罪在於使用習慣及處理態度。材料本身無罪,如何正本清源釐清材料開發初衷及應用本質,客觀引用科學實證數據,進而制訂出與時俱進的合理材料應用環保政策,並且在經濟與環保一體兩面的權衡上,如何兩害相權取其輕,才是目前產、官、學、環團及你我必須共同面對的課題。

(註一)《塑膠回收是做世足賽球衣好,還是拿去發電好?三分鐘帶你看懂世界有哪幾種塑膠再利用技術》

(註二)https://plasticseurope.org/sustainability/circularity/life-cycle-thinking/eco-profiles-set/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綠學院。(原標題:別走偏!這些年品牌商的100%回收材料新政走火入魔)

責任編輯/李艾庭

喜歡這篇文章嗎?

綠學院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