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明明月薪5、6萬,卻還是存不了錢?工作後才懂的殘酷事實:財富自由往往需要世代累積

2023-12-04 11:51

? 人氣

所謂的「原生家庭資源」,並不侷限於單純的「父母給予金錢」,像是以上這幾個常見案例,都勝過職場上同事彼此的薪資差異,差個三千、五千還是八千,還真不是太重要,因為不用付款就有房子住以及有車子開,甚至幫忙帶小孩,這影響就十分巨大。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於是就產生了心裡的不平衡感,這些30出頭歲的年輕人覺得為什麼自己明明有六萬,明明已經超過社會的中位數薪資了,卻好像過得還是很辛苦?答案到此也就不攻自破了。

因為現實社會中,很多可以生兩個或三個孩子,但明明夫妻看起來工作似乎「很普通」,那背後原因正是原生家庭的幫助,只是大家畢竟社交上的禮貌,都不會多過問什麼,那既然如此,我們又何必沮喪?

人要跟過去的自己比,是否有每個月都進步一點,這樣就夠了,或者每一年都進步一點,這真的很重要,很多書都有提到這類觀念,甚至說一天比一天進步一咪咪,那多年的歲月累積下來就很驚人,很有道理,只是也太理想化,畢竟每天都進步真的有點難,所以我們放寬些,改為一個月進步一點,可能就合理多了。

學習把視野看廣一些,因為以前學校生活的教育都沒教這些,於是很多大學畢業生對這類家庭財務觀念很薄弱,家中如果也沒能力教育的,自然會對這些事情很陌生。

同樣跟年輕人與中年人的讀者群眾們問過一題:「就以住台北市來說,一家四口完全沒有家人幫助下,例如車子家人幫忙出保養費、油錢、繳紅單,
又例如房貸、頭期款、孩子的教育費阿公阿嬤無法幫,那這個四口之家,靠自己繳房租、繳車貸、養車、養兩個孩子,這樣一個月還算過得去的生活開銷是多少?」

年輕人場子的講座往往提出的數字落在6萬~8萬不等,而中年人由於許多都已經當爸媽,出社會也較久了,四口之家的開銷落在哪邊,就回答精準許多。

這邊就先賣個關子給讀者們去思考,至於像是台中、高雄,也許這數字會打一點折扣,不過也不會低到太誇張,尤其是台中,消費越來越貴,速度驚人。

「畢大,那新竹竹北一帶呢?你忘了說」

那邊我們就先不談了,竹科的高薪族這三年數量快速成長下,早已把有限的生活資源都搶爆了,想了想,應該一家四口的開支跟台北差不了多少。

總之一代接著一代,這個世代累積的觀念如果不趁早體認,那未來還是會繼續辛苦下去,分享好友P曾說過的一個真實故事:

什麼叫做白手起家?什麼是第一桶金?我剛出社會就有一百萬了,因為小時候的紅包壓歲錢,這當然是我自己的,這沒錯吧!出社會湊一湊紅包錢就已經有一百多萬了,我們那群朋友更多是出社會靠自己出頭期款買房,他們是有錢人,但的確也靠自己買房,存紅包壓歲錢你覺得算不算靠自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