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明明是美食王國,為什麼MIT食品無法暢銷全世界?

2018-09-22 09:00

? 人氣

再者,台灣食品業以中小企業居多,缺乏足夠的資金到海外開拓市場,到當地建立產銷網絡,就算是台灣的頂尖業者如統一企業,2017年總營收新台幣3998.5億元,雀巢則為897.91億瑞士法郎(換算成新台幣約27787.12億元),可見其業務規模與國際知名品牌還是有一大段距離,相差已近7倍之多,其他台灣業者更是望塵莫及。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圖/食力foodNEXT)

「現在是一個地球村的時代,如果我們不堅持所有產品一定要從台灣出口,其實台灣食品業可以到東南亞地區設廠,在那裡能取得更便宜、更新鮮的原料在地生產。」-財團法人食品產業策進會執行長 陳健人(圖/食力foodNEXT)

確保產品供應屬外銷基本功 資源不足可尋求相關單位協助

陳健人認為,雖然台灣食品業在產品精緻度方面略遜日韓,但生產技術確實已達到頗高的水準,品質不會是台灣食品業進軍國際市場的障礙。陳健人也觀察到台灣近幾年發生食安風暴之後,各國對台灣食品進口的管制法規變得更嚴格,所以台灣業者無論在國內或海外設廠,基本功是要建立起良好的產品供應鏈,包括原料管理優化、提升品管能力以及維持物流穩定暢通,才能確保外銷產品的質與量。

至於發展資源不足的業者,可尋求政府或財團法人的協助。財團法人商業發展研究院(簡稱「商研院」)商業人才發展研究所資深經理林侃言表示,現在有不少與食品相關的協會向業者提供資訊、輔導及其他服務,像是對外貿易發展協會,定期組團帶食品業者參展,找尋海外合作的機會;學術機構如商研院和食工所等,亦能支援業者拓展業務,例如商研院由政府委託並撥款,掌握會提供第一手的市場調查資訊,幫助業者與海外商家達至精準媒合。

過去台灣食品業習慣單打獨鬥,大企業有能力投資海外,但中小企業本小利微,難以拓展國際業務,唯有產官學界充份整合國內資源,方可有效推動台灣食品業國際化,讓MIT食品得以行銷全世界。

文/嚴永龍
原圖/文經授權轉載自食力foodNEXT(原標題:台灣明明是美食王國,為什麼MIT食品無法暢銷全世界?)

責任編輯/林安儒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