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職場年齡歧視怎麼辦?專家教3招應對,不用生氣也能表達不滿

2024-01-01 10:10

? 人氣

如果你在意年齡所帶來的區分和歧視,說明你可能也在不知不覺中被縱向社會的觀念所影響。(示意圖/取自pakutaso)

如果你在意年齡所帶來的區分和歧視,說明你可能也在不知不覺中被縱向社會的觀念所影響。(示意圖/取自pakutaso)

有時候會聽到有人說「要結婚還太早了」、「已經是歐巴桑/歐吉桑」、「都這個歲數還是這個樣子」、「如果是那個年紀,能做到這點小事是理所當然的啊」之類的言論。

應對的選項

詢問對方「你覺得要多大年紀才夠資格呢?」

由於對方沒有確切的根據就認為「在○歲之前還太早或太晚」,所以我們不是詢問「幾歲以後」,而是問「那要多大年紀才夠資格呢?」試著提出開放式問題,讓對方無法簡單用「是」或「否」回答。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不要浪費精力爭辯,做出選擇

面對這樣的評論,我們擁有各種選擇,像是反擊、逃避、接受、放下、想開點、放棄等等。儘管無法認同,但對於那些平時可以忘卻的事情,或許放下才是明智的做法。

選擇與年齡無關的社群

有些社群不喜歡涉及上下關係。比方說,與興趣有關的聚會、以能力為導向的聚會等,如果在這些場合提及年齡會被視為不合時宜的言論。如果你對年齡歧視很感冒,可以參與和自己的年紀或地位相近的社群並增加交流時間。

進一步分析

我們經常聽到有人拿年齡和梯次順序來說三道四,例如「這個年紀結婚還太早吧」、「已經是歐巴桑/歐吉桑了」、「都這個歲數了還這樣」、「這個年紀能做到這點事是理所當然的」等。

為什麼要用年齡來評論他人,甚至出現年齡歧視呢?這是因為日本屬於縱向社會,而且比想像中更加注重階級關係。年齡在縱向社會的紀律中非常重要。在縱向社會裡,年輕人應尊敬年長者,而年長者則在潛移默化中扮演著指導和照顧年輕人的角色。

不只是年齡,先後順序也很重要。不論是學校還是公司,除了主管等號施令的層級外,還存在著一個非正式的縱向組織,例如前輩、同期進入公司的同事和後輩等等。

梯次順序又比實際年齡更受重視,即使年紀較長,如果入學或入職較晚,還是會被視為後輩。

我們從小就習慣這種縱向社會,價值觀也根深蒂固。也許有人認為:「不,我討厭這種縱向社會,所以從學生時代起就不參加體育類的社團活動,成年後既不會擺出前輩的架勢,也不會因對方年紀小就瞧不起人。」

即使是這樣的人,出社會後也不會直呼年長者的名字而不加稱謂。在海外公司中,即使是上司大家也是直呼其名,而不加敬稱。

我最初就職的企業是一間加拿大公司,無論是上司還是同事,大家都以名字稱呼對方,為了適應這種感覺,一開始我也吃了不少苦頭。對於直接稱呼上司的名字,我一直無法消除心中的不適感。

如果你在意年齡所帶來的區分和歧視,說明你可能也在不知不覺中被縱向社會的觀念所影響。如果沒有縱向社會的觀念,你應該只是單純地覺得不可思議:「為什麼做不做這件事和年齡有關係?能做到的人就去做,做不到的人不做也沒關係。」

作者介紹|安藤俊介 

一般社團法人日本憤怒管理協會代表理事。1971年出生於日本群馬縣。2003年赴美國鑽研憤怒控制理論,成為將該理論導入到日本的第一人。並在教育現場到企業等廣泛領域舉辦演講、企業研習、研討會、訓練等活動。在國際憤怒管理協會(National Anger Management Association)1500名以上的憤怒控制推廣大使中,只有15個人能夠成為最高階培訓師,他是唯一被登錄其中的日本人。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方言文化《可以善良,更要勇敢生氣:學會高情商的憤怒技術,畫出自己底線,好人也要很有個性》(原標題:出言諷刺的「年齡歧視」)

責任編輯/游舒婷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