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工作很髒,所以你是『穢多』;你的工作很賤,所以你是『非人』。」很難想像「穢多」與「非人」這種帶有職業歧視的名詞,竟然是出自彬彬有禮的日本!看似乾淨、整潔與和平的日本,其實背後也隱藏了一些連日本人都盡量不願提起的暗黑地方,這些地方被日本人稱為「部落(ぶらく)」,居住在裡面的人被統稱為「部落民(ぶらくみん)」。這幾個詞彙被不少日本人視為禁忌,宛若哈利波特小說中「佛地魔」的名字一樣,在公共場合能不提就不要提。
為何「部落」會成為日本禁忌的話語
有時隨便問一個人:「你對於日本人的印象是如何?」時,通常都會得到「親切、和諧、有禮貌」這一類的答案。但日本真的有我們想像的那麼親切、和諧嗎?其實不然。
部落的由來〉日本古代的階級制度
如果要談「部落」與「部落民」,就得先了解日本的階級制度。日本表面上看似是一個和諧的社會,但事實上可能歧視問題比誰都嚴重,因為當地仍隱藏了不少封建時期所遺留下的「階級制度」的痕跡。自古以來日本的社會階級制度就很嚴格,即使到了1871年日本的封建階級制度廢除後,這樣的觀念仍舊存在於一些日本人的心中。
在江戶時代,當時的階級制度是以「武士」為中心,以武士為首,將人民依職業分為「士(武士)農(農民)工(工人)商(商人)」4種階級,外加「穢多」與「非人」(職業不止這幾種,當然也有其他不同職業的存在,例如僧侶、神官等)。武士是支配階級,自然擁有最高的地位與特權,他們享有姓氏,有帶刀的資格。平民階級則是農民、工人與商人,農民因為提供資源給武士所以是平民階級中較高的一群,工人是受役於人製造器物,所以地位在農民之後,商人以販賣他人所製之器維生,故為四民中最下階的,至於「穢多」與「非人」則是四民之外的下下階。
身分世襲使他們難以脫身〉你是穢多,你全家都穢多
「穢多」與「非人」在人種上和其他從事士農工商的日本人並沒有什麼區別,差別只在於他們從事的工作與生存的區域。在日本傳統的神道之中,有所謂的「穢れ(けがれ)」觀念,凡指一切與汙穢有關的事物,比如血、死亡、排泄物等等。這種觀念有時就連「人的身分」也包含在其中,好比犯人、殯葬業者、街頭藝人等。而另一方面,從印度傳到中國,之後再藉由朝鮮的地利之便而傳到日本的佛教也發揮了影響力。日本很早就接受了佛教,佛教主張不殺生,所以當佛教傳入日本後「殺生」的概念也被認為是「穢れ」的一種。當神道教遇到佛教後,穢多(えた)這個賤民詞彙變誕生了,它用來專指「汙穢很多之人」。換言之「穢多」是專指從事殯儀業、屠夫或皮革工作等與生死相關工作的人;「非人(ひにん)」則是指乞丐、流浪者、街頭藝人和其他經濟上處於邊緣地位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