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慣的特殊效用
讓我們來聊聊習慣吧。養成好的習慣要花多長的時間呢?由菲力帕.拉里(Phillippa Lally)帶領的倫敦大學學院研究團隊為此做了一項研究:他們請九十六名大學生選擇一些有益健康的行為(例如:午餐吃水果或晚飯前慢跑),並堅持從事這些行為八十四天。此外,他們還請學生記錄自己是否會自動自發地從事這些行為 (所謂的「自動自發」,即不加思索地去從事這些行為,不做就感到渾身不對勁)。
你猜他們花了多少時間將這些行為培養成習慣?答案是平均六十六天。
習慣雖然毋須用腦,但也有特殊的效用。我的妻子雖然總是抱怨我「是個無聊的人,生活一成不變」,但她很愛我。我每天都在差不多的時間就寢、差不多的時間起床,起床後會穿上我的卡其褲,並在特定的日子到同一間咖啡廳買咖啡,我從沒換過腳踏車,而且都利用平日下雨的時間運動。這種乏味的生活也有好處,那就是我愛了同一個女人半個世紀、和同一位教科書編輯合作了三十四年、在同一所學校教導心理學五十五年。
習慣帶來的好處遠不只如此,我的同事兼好友羅伊. 鮑邁斯特(Roy Baumeister)、茱莉亞.雅克斯萊(Julia Exline)、內森.迪沃爾 (Nathan DeWall)等人記錄到一個現象,即在自制的狀態下做出決定就好比運動某條肌肉,會在用力(此現象名為自我損耗〔ego-depletion〕)後變得虛弱,但可透過休息復原。雖然自我耗損的相關實驗仍無法產出一致的結果,但運用意志力似乎會暫時耗損人的精神能量,使我們無法在自制的狀態下執行其他任務。
前美國總統巴拉克.歐巴馬(Barack Obama)也明白這個道理,他向《浮華世界》(Vanity Fair)的專欄作家麥可.劉易斯(Michael Lewis)解釋道:「我之所以只穿灰色或藍色的西裝,是因為不想決定太多事情,我不想浪費精力決定自己吃什麼或穿什麼,因為有更重要的決策在等著我。」此外,歐巴馬還說:「研究顯示,決定小事會讓決定大事的能力下降。人必須注意自身決策能量的多寡,所以你要盡可能將生活常規化,而不是讓瑣事轉移你的焦點。」
這個社會總是在歌頌「用心」(mindfulness),但我們也可以讚美一下「不用心」(mindlessness)。不用心、不用腦的慣性生活可以讓心智有喘息的空間,讓它去從事更重要的工作。哲學家阿爾弗雷德.諾斯.懷海德(Alfred North Whitehead)曾說:「當人們不用花心思就能完成的工作越來越多時,文明自然就會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