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血糖上升的時間點去運動會更有效果
當我們攝取醣類,消化成糖進入血液中讓身體的血糖值上升後,體內會分泌「胰島素」這種荷爾蒙。胰島素會發出指令,將血液中多餘的糖分配到肝臟、肌肉或脂肪,讓血糖值下降。
雖然憑我們人類的意志無法改變胰島素的指令,但如果在血糖值升高的時間點去大量運動肌肉的話,就可以讓胰島素發出「將糖送到肌肉」的指令。這樣一來,由於分配到脂肪的糖量減少,也就能夠預防代謝症候群了。
此外,由於運動能讓血液中的糖大量地被肌肉消耗,所以血糖值會暫時性地下降,這種現象稱為急性反應。更進一步地,在持續地進行定期運動之後,胰島素的作用會更為加強,讓身體變成血糖值容易降低的體質。這種現象稱為慢性反應,愈是持續下去,效果就愈好。
儘管有個體差異,但一般來說,血糖值大概在飯後30分鐘〜1小時會升到最高。也就是說,如果可以在這個時間點進行有氧運動或肌力訓練,不但能防止多餘的糖轉變為脂肪,也能抑制血糖值的上升。
健康檢查難以發現?!小心隱性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種因為胰島素分泌量減少,或是無法發揮正常效果後,讓血糖值變得過高或無法降下來的一種疾病。主要分為兩種,一種是自體免疫疾病等原因造成的「第一型糖尿病」,另一種則是攝取過多醣類或運動不足等生活習慣造成的「第二型糖尿病」,而日本人幾乎都是「第二型糖尿病」。
一旦演變成糖尿病,血糖值持續偏高的情況下,就會對血管造成傷害。這樣一來又會引起「動脈硬化」「神經病變」「腎病」「視網膜病變」等併發症。
在健康檢查當中,會測定能夠反映過去一到兩個月之血糖平均值的「糖化血色素」(HbA1c),來判斷是否患有糖尿病,但實際上,即使這個數值是正常的,也有可能發生高血糖的情況。
那就是飯後血糖值超過正常值的「血糖高峰(飯後高血糖)」。這種情況與糖尿病一樣會持續對血管造成傷害,除了會增加動脈硬化、心臟病、腦中風的風險,也很有可能演變成糖尿病,所以這又被稱為「隱性糖尿病」。
而前面所說的藉由在飯後30分鐘進行運動,讓血液中的糖在肌肉被消耗的方法,對於這種血糖高峰也有預防的效果。
由於在飯後並不適合進行激烈的運動,所以可以在飯後大約30分鐘後,以稍微有些喘氣的程度健走最少10分鐘,並儘量養成健走20分鐘以上的習慣。如果在走路前再加上肌力訓練,組合起來會更有效果。這是因為肌力訓練能促使生長荷爾蒙或腎上腺素分泌,讓脂肪變成更容易分解的狀態,所以能夠更有效率地減少脂肪。
作者介紹|中野.詹姆士.修一
體能訓練師/美國運動醫學學會認證運動生理學士
透過強化體能,實現提升競賽實力與防止受傷等目的的首席「體能訓練師」。作為「具理論性且能得到實際效果的訓練師」,得到許多運動員的大力支持。自2014年起,同時也擔任青山學院大學驛站接力賽隊伍的體能強化教練。於東京神樂坂成立由自己擔任技術指導的會員制私人教練會所「CLUB100」。主要著作包括《醫生說「請你運動!」時,最強對症運動指南》(方舟文化)、《10年後不會後悔的體格鍛鍊法》(DIAMOND社)、《青學訓練系列叢書》(德間書店)等多本暢銷書籍。
Sport Motivation公司 www.sport-motivation.com/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晨星出版《跑步教科書:從零開始跑的最新聰明跑步法!初學者也能輕鬆跑出長距離的最佳跑步課程!》(原標題:要預防代謝症候群或控制糖尿病,適合在「飯後30分鐘」跑步)
責任編輯/李艾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