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英國的知名連鎖美妝大牌「美體小舖(The Body Shop)」於當地宣告破產!其英國母公司證實已分別賣掉歐洲或亞洲部分區域的多數業務,也指派破產管理人著手執行,本文將帶您了解美體小舖(The Body Shop)在英經營的關鍵失敗原因!
英國美體小舖(The Body Shop)昨(13)日正式對外宣布,因多年來財務狀況不樂觀,現已指派破產管理人,著手協助英國地區業務走入破產管理程序(collapsed into administration)。
儘管管理人指出,位於英國近200間門市和線上端現階段仍會持續販售商品,但關閉門市、持續出售公司業務且裁員仍可能為破產管理程序中的執行方法,因此,當地超過2000名員工後續恐面臨遭資遣或解雇風險。
The Body Shop到底出了什麼問題?
以天然原料、著重道德公平交易聞名的美體小舖(The Body Shop),在1980年至1990年期間可謂處於品牌的全盛時期,當時品牌創辦人安妮塔羅迪克(Anita Roddick)不僅是人權與環境守護倡議者,深受年輕族群喜愛和社會關注,也曾獲英國女王授予「女爵士」頭銜,且幫助英國政府立法禁止化妝品動物測試。
研究機構Springboard觀察部總監黛安韋爾(Diane Wehrle)如此形容她:「對於1980年代和1990年代出生的孩子來說,The Body Shop就像是威利旺卡式的享受。」
而在此次宣告破產後,黛安韋爾接受《BBC》專訪時則點出美體小舖(The Body Shop)在經營史上的2大致命原因,如下。
▶ 接手者經營方向錯誤
黛安韋爾認為,安妮塔羅迪克(Anita Roddick)將品牌出售給歐萊雅(L'Oréal)時,並未察覺對方恐怕是「擅於經營品牌,但不會經營零售業」,其經營手法恐怕根本不適用美體小舖(The Body Shop)這個零售性質的品牌。
▶ 大量競爭者擠進「標榜天然、永續」的行列中
美妝品牌近二、三十年競爭激烈,但美體小舖(The Body Shop)似乎並沒有持續進步,或採用更新穎的銷售手段,故難以在激烈的競爭市場持續佔領優勢地位。
黛安韋爾如此形容:「The Body Shop並沒有衰退,但它也沒有前進。」
7年內轉手3次,透露營運危機
成立於1976年的The Body Shop,於2006年由歐萊雅(L'Oréal)集團收購、經營,至2017年再轉賣給巴西美妝集團Natura接手,去年(2023)年11月時,德國私募股權公司Aurelius Group再以高達2.07億英鎊(約台幣82億元)向Natura收購。
然而2.07億英鎊的成交價遠低於外界預期的4 、5億英鎊價格,交易經談判後也很快完成。
最後一次轉手發現救不起來
事實上,德國私募股權公司Aurelius Group是一間資產管理集團,和美體小舖(The Body Shop)前兩位美妝巨頭買主截然不同。
收購之前,Aurelius Group原是期望發揮過往投資管理經驗,來改善美體小舖(The Body Shop)的營運狀況、再展現其品牌潛力,然而,同年聖誕佳節期間和新年時,他們發現美體小舖(The Body Shop)銷售情況不如預期、門市生意慘淡,認定難以再救回相關業務,故如今啟動破產程序。
台灣總公司特澄清:不受影響
而對於美體小舖(The Body Shop)英國業務宣告破產,台灣總公司則於本(2)月14日下午5時許則特別發布聲明指出,破產消息為英國公司單方面策略調整,台灣總公司不會受到任何影響,仍穩定經營成長,雙方營運並無關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