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巴西世足在一系列精采賽事結束後,正式劃上句點。德國在加時階段由格策(Mario Götze)門前勁射入網打破高懸84年歐洲球隊未曾在南美大地上奪冠的魔咒,捧回第四座大力神盃,舉國沸騰。全球頂尖的32支隊伍帶給世界足球迷一個美 好的足球月。本文則以足球歷史為出發點,從國際關係的角度為大家說明,為什麼中華民國/台灣不能在足運上缺席。
足球不只是足球
足球一向被視為國際關係中的「氣壓計」(barometer),某種程度反映出國際政治的現實和國家的野心。二戰期間,足球被當成是政治宣傳和動員 群眾的手段,舉個例子,義大利獨裁者墨索里尼(Benito Mussolini)就曾利用傑出的足球國家隊當成法西斯主義(fascism)的宣傳樣板。
足球也曾經是大英帝國宣傳帝國主義和散播英格蘭文化最重要的載體,大英帝國殖民下的非洲和拉丁美洲,運動被視為控制殖民地文化的方式,希望藉此培養親英派(anglophile),間接轉變殖民地的商業喜好和經濟運作體系。法國和葡萄牙甚至希望藉由足球同化殖民地人民。
拉丁美洲多數國家在19世紀獨立,但仍有部分國家籠罩在大英帝國的貿易勢力範圍內。英帝國的企業在19世紀仍壟斷阿根廷、烏拉圭、巴拉圭、波利維 亞、秘魯、智利、巴西的經濟運作。許多拉美的足球俱樂部都是由歐洲移民或是當地菁英所組成(比如說1867年在布宜諾斯艾利斯〔Buenos Aires〕成立的第一間阿根廷足球俱樂部),其中不少成員都曾經在英帝國本土求學過。足球文化不但滲透了當地文化,也可以說是控制殖民地的政經系統的輔 助工具,鞏固英帝國在區域的影響力。
足球和民族主義(nationalism)往往劃分不開,1990年在前南斯拉夫聯邦,克羅埃西亞的札格拉布發電機足球俱樂部(Dynamo of Zagreb)和賽爾維亞的貝爾格勒紅星足球俱樂部(Red Star of Belgrade)兩隊球迷大規模暴力衝突,預示了巴爾幹半島將面臨的族群風暴。愛爾蘭的足球歷史也反映了基植於宗教民族主義的仇視,直到1970年前, 來自北愛爾蘭的貝爾法斯特(Belfast)和都柏林(Dublin)的足球隊皆聲稱自己代表的是正統的愛爾蘭國家隊,反映的愛爾蘭分裂的政治現狀。
另外西班牙目前分裂的態勢也反映在當前西班牙足球聯賽(Primera división de Liga,La Liga)兩豪門球隊中,加泰隆尼亞的巴塞隆納足球俱樂部(Futbol Club Barcelona)和皇家馬德里(Real Madrid Club de Fútbol)的西班牙德比戰(Derby),往往賽前火藥味十足,加泰隆尼亞地區人民一向支持獨立脫離西班牙統治,恩怨可以回溯至二戰西班牙獨裁者佛朗哥對加泰隆尼亞人民的大清洗,包括文化消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