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快訊
20171031-SMG0035-快訊小紅條兒

把「居禮夫人」改回她的本名,就是沒事找事做?呂秋遠嘆:台灣男尊女卑觀念仍深植人心

2018-09-20 06:57

? 人氣

我們小時候習以為常的「居禮夫人」稱謂,在課綱委員會引起討論,認為應該要完整的呈現全名。這件事引起了議員的關注,認為這是意識型態作祟,原本引起了網路上一番論戰,不過在教育部和稀泥的態度下,只有一天的熱度,很快就被抹黑成「沒事找事幹」的一件無聊破事。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尊重一個人,從尊重他喜歡怎麼被稱呼開始。但是因為居禮夫人已經過世很久,除非觀落陰才能親自問她到底喜歡怎麼被稱呼,我們究竟應該怎麼順她的意來稱呼她,這就很不好說。不過,她的母國波蘭,已經在駐台北辦事處的臉書上發表這段文字:

「在歐洲,大家都知道她叫瑪麗亞.斯克沃多夫斯卡-居禮,而不是『居禮夫人』,教科書裡也同樣是用她的全名來介紹她的事蹟,歐盟的人才培育計畫Marie Skłodowska-Curie Actions也是採用她的全名。小編很高興課綱委員能提出這一點,讓大家能更清楚認知到她是一個獨立的個體。」

所以,這件事情應該算解決了嗎?應該不算,因為教育部在不知從何而來的壓力之下,目前還是決定採用「居禮夫人」來稱呼這位科學家。但這也不是重點,而是這件事到底是不是很重要?這件事,當然重要,因為這涉及兩個層次的問題。第一個層次叫做保守主義,第二個層次是性別平等。

就保守主義的層次來看,許多人反對更改名稱的原因,是「祖宗之制不得改」,既然過去的譯名如此,也都習以為常,為何要做調整?如此一來,柴契爾夫人、蔣夫人、羅蘭夫人等等,豈不是都要改變,反而讓學生無所適從。然而,從這個觀點來看,首爾還得叫漢城、北京還得叫北平、希拉蕊得改為柯林頓。所以,要不要正名,應該要從當事人的觀點來思考,如果波蘭與歐盟都認定應該稱呼全名,教育部當然應該從善如流,隨著時代而調整。因為別人的名字很難記,所以覺得不用改,這是很詭異的。

第二個層次比較複雜,也就是性別平等。本件爭議不純然只是小風波,而是觸及到過去民法上的冠姓與習俗上的稱謂問題。在父執輩這一代,許多太太都會冠上夫姓,雖然在民法修正後,冠夫姓的情況已經減少許多,然而這還是被視為一種父權的壓迫,這也是波蘭駐台辦事處所言「讓大家能更清楚認知到她是一個獨立的個體」的原因。稱呼全名,至少代表他不是附屬於先生之下。而習俗上的稱謂問題,則仍然困擾很多人。許多人還是習慣以先生的姓來加諸在妻子身上,例如餐廳訂位,就會有「X先生、X太太」,這種變相冠上夫姓的情況,而非「X先生,Y女士」。事實上,「居禮夫人」的稱謂,讓某些人不贊同的原因也就是在這裡。從性別平權的觀點來看,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如果這種稱謂已經習以為常,不做任何調整,而是以「過去就這樣,現在為什麼要改」的想法去面對爭議,只會成為既得利益者的幫凶而已。

教育部在最後雖然收回更改的想法,但卻是和稀泥的決定。不論從性別平權或是從尊重他人的角度來看,「居禮夫人」這個稱謂的改變,不是只在化學教科書上的人名而已,而是在人文社會科學上有其重大意義。教育部不能堅持波蘭、歐盟的標準,徒然浪費了一次刺激社會討論的機會,其實是相當可惜的。畢竟,連質疑這項變動的發起人,都認為被稱呼為「吳太太」,是一件極為不尊重個體的事情呢!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呂秋遠臉書
責任編輯/潘渝霈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