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顯著的例子就是中國的國家大基金,自2014年起籌募450億美元(約新台幣1兆3000億元)挹注多項重要的計畫方案,當中若干因涉及恣意揮霍與貪腐頻傳而以失敗告終。
科技發展主要由民企帶動,舉國體制可能損及科學界的多元性
另一方面,相較於其他如中國的載人太空任務等國家型計畫,還有目前諸多攸關中國國家安全的先進技術,包括人工智慧和量子計算等不斷持續創新,主要源自於民企的趨使。
蘇邁德表示,一再以政治施壓從事的科研以符合國家所需,以及藉由好奇心誘發而備受鼓舞所開展的研究,兩者之間向來相互抵觸。
更有中國科學院的學者擔憂,高喊創新口號所驅動的任務,勢必背離費時又需避免人為干預的科學探究。李姓物理學者說,自上而下的決策結合全國資源的分配,對於達成若干設定的重要目標或許可行。
但他也坦承,這得賠上不少代價,其中之一就是可能損及科學界的多元性,並說中國研究員人非常渴望,他們的研究成果有助中國突破瓶頸,但未知領域的基礎科研不應偏廢,即使當中有些項目可能乍看之下毫無用處。
李姓物理學者以生態比喻科學界指出,強大的任務導向管理好比產量富饒的農田,但廣漠卻自然生長的森林才能枝葉茂盛,並妥善因應不利的環境。
責任編輯/郭家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