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以前用舉國體制成功射衛星,為何現在卻做不出先進製程半導體?

2024-03-20 09:40

? 人氣

中國為何無法靠舉國體制做出先進製程半導體?(示意圖/取自Pixabay)

中國為何無法靠舉國體制做出先進製程半導體?(示意圖/取自Pixabay)

北京當局以「舉國體制」力拚尖端科技超英趕美,但專家舉例,中國官方曾推高達逾兆台幣的「國家大基金」以突破半導體被卡脖子,但最終淪為貪腐淵藪,顯然舉國體制極可能導致失敗與浪費。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中國科學院被習近平寄予厚望,希望其能協助中國突破西方限制

香港南華早報報導,中國科學院是全球規模最大由政府主導的學術機構,所屬研究單位逾百,具備130個國家等級的重要實驗室和工程中心,全職員工共6萬9000人。

Nature Index於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31日期間評鑑學術機構的研究產出,把中國科學院與德國馬克斯普朗克學會(Max Planck Society)等列入全球5大科研組織。

即因如此,如何突破西方的卡脖子,中國科學院被中共領導人習近平寄予厚望,以致院長侯建國近來走訪位於北京和武漢的研究機構,頻呼要響應習近平的號召,加緊努力搶占科技高地。

侯建國還要求中國科學院的附屬研究機構,藉由人才和平台等各方面資源建構的創新之道,以運用新的舉國體制,實現習近平勾勒的願景。

延伸閱讀:科技熱議》晶片戰爭玩假的?美國抵制力道強,為何中國IC設備進口成長14%?有神秘計畫在進行?

舉國體制在過去成功,但現在可能導致失敗跟浪費

回顧以往,中國曾致力於集中有限的科技資源取得驚人成果,尤其是當局最看重的航太和軍事領域,促使當時經濟疲弱且技術落後的中國,分別在1964年和1970年製成原子彈並發射衛星。

二次大戰期間,美國也曾有過相仿的資源和人力舉國動員而產生深遠影響,許多戰時用於軍事的發明,如今廣泛運用於民間的醫學和通訊範疇。

但往昔的成功並非當今仍可複製,2020年清華大學蘇世民書院院長薛瀾曾示警,別對舉國體制抱持不切實際的想望。

他說,好比「人類基因組計畫」(Human Genome Project)取得成功可知,凡是操作顯然須經由科研方法執行的專案,明確分工並委由各個不同團隊通力合作,這是最有效的辦法。

薛瀾指出:「但是許多重大科研挑戰夾雜著高度不確定性,在此情況之下,舉國體制有其限制。」如生產先進晶片,絕非仰賴國家注資即可輕而易舉搞定的特定科研難題,因半導體是全球性、高度分工且資本密集產業。

美國俄勒岡大學(University of Oregon)政治學系教授、美中科技政策研究專家蘇邁德(Richard P. Suttmeier)也說,當前開創大規模創新的環境可說牽一髮動全身。

他說,迥異於早年,中國已日益成為龐雜的科技工業社會,目前仍難以調和,如何使各方不同的利益趨於一致,若操作不當,舉國體制即可能導致失敗和浪費。

喜歡這篇文章嗎?

作者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