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是著名的美食天堂,除了本土美食、小吃吸引大批外國遊客造訪,不少遊客還會購買知名土產如鳳梨酥、泡麵、牛軋餅等等回國分享給親朋好友。不料,就有一名中國遊客表示,他在這次的馬來西亞旅遊結束後,認為馬來西亞版本的鳳梨酥比台灣版本的更好吃,意外引起兩極熱議。
一名來自中國安徽的網友日前在社群平台「小紅書」上PO出台灣各式各樣品牌的鳳梨酥包裝,並表示,他曾品嘗過台灣的鳳梨酥,卻在近期飛往馬來西亞旅遊時,發現當地也有本土鳳梨酥,一試之下他便驚呼:「驚為天人!入口即化!」原PO盛讚,馬來西亞的鳳梨酥外皮酥軟、內餡酸甜,念念不忘的他回國網購搜尋時,卻只買到台灣版本的鳳梨酥,也讓他無奈嘆道:「是不是只能微X山丘比大馬鳳梨酥強了?」
對此,就有來自馬來西亞的網友認為,應是台灣版的鳳梨酥內餡加了冬瓜,因此比起純鳳梨的內餡更甜,但也有大馬網友直言,正是因為每個地方的鳳梨酥各有特色才顯得與眾不同,「全世界味道都統一的話,出國旅遊除了景色,食物不就變得沒有樂趣了嗎?」
馬來西亞版本的鳳梨酥有何特別?為何只在農曆新年才常見?
在馬來西亞,鳳梨酥大多被稱為「黃梨餅」、「黃梨酥」或「黃梨撻」,是早期峇峇娘惹的傳統糕餅之一,多年來演變成馬來西亞、新加坡和汶萊華人在農曆新年時的「年餅」。由於鳳梨在廣東話、潮州話和泉漳話音同「旺來」,有招財和好運之意,因此才會是華人農曆新年的必備食品之一。
馬來西亞版本的鳳梨酥為何長得半圓、吃下酸甜?
比起台灣鳳梨酥,黃梨餅外型小巧,可一口解決,傳統造型是金黃色酥皮包著鳳梨餡,後來將酥皮演變「花邊」、「蛋撻」的造型,並在上面放好餡料。黃梨餅的鳳梨內餡是將切碎的鳳梨和砂糖一起熬煮,根據不同華人家族特有的食譜,也會有不同的特別口味,例如添加肉桂、丁香或八角等香料,將鳳梨醬煮至濃稠、不粘手後,就能將其包在餅皮內。
黃梨餅的餅皮絕大部分都多使用麵粉、奶油和蛋黃製成,根據不同食譜,偶爾也會加上起司粉增添香味,可將餅皮放入「擠花筒」後,將餅皮擠出不同的形狀,再把鳳梨餡放上、包裹,就能將黃梨餅送入烤爐內烘烤。
事實上,黃梨餅在馬來西亞華人社會來說屬於成本較高又繁瑣多工的年餅,因此平常較難看見有在市場上販售,只有特別在接近農曆新年時,才會陸續有家庭式的工廠或家庭主婦為了幫補家用、送禮而開始製作。不過,隨著觀光業的日益發達,在馬六甲、檳城老街等華人較多的城市,也開始出現大量生產的黃梨餅販售給遊客,作為當地特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