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雙方都要保有一定的飛彈,作為後續攻勢的預備,這就變成我們在新聞上每週看到一兩次,兩邊各自發動小數量的飛彈攻擊、無人機偷襲。每次的傷害,都能透過防空警報早點疏散,獲得最大的降低。
重點是民心士氣的維持
這也是為何烏克蘭戰爭兩年後,有類似威脅的、鄰近的東歐國家考察出結果,備戰的重點都不會放在武器裝備,而是民心士氣的維持。烏克蘭遇到飛彈襲擊可以用愛國者攔截,無人機攻擊能用德國退役的獵豹式防空砲車處理,除了膠著的前線,後方基本恢復生活形態,而空襲多半都能攔下,對生活的影響,重心在民生物資的供應是否能保持戰前狀態。
以台灣來說,我們有非常強大的民生工業,中小型工廠數量眾多,中國若要以摧毀生產力的角度下手也打不完。要維持生活不變,則要逆向思考,若中國真採取打擊民生設施,讓人民生活水準驟降,以戰迫降,該怎麼辦?解放軍顯然會優先打擊大型目標,水廠很可能遭到破壞,電廠會受損,電網會被打壞,供水供電系統受到影響,那該怎麼處理?
分散化、小型化永遠是解答之一。發展小型發電設備,家家戶戶都有太陽能板,形成一個個區塊,讓民生用電難以被一次性毀掉,若家中備有充足的電池更好。台灣目前的大樓形態,水塔儲滿一次可以用很久,分區供水搭配定點消防車供應就足夠。若還是擔心,生產夠多的小型淨水設施,以及可以收集雨水的裝置,以社區、街道為單位提供,水的問題可說不存在。生產足夠的瓦斯罐維持生火,建立分散的儲放地,配合守備隊、民防組織調度,能有效降低衝擊。而且台灣地理位置比烏克蘭好,冬天不必依靠暖氣,若能將基礎水電瓦斯供應保持住,生活不會有太大影響。
只不過我們得認清,戰爭爆發後,生活便利性對比現況絕對會有落差。為了防止社會動盪,一定程度的宵禁是必要的,物資配給也會出現,捷運搭一半可能得下車換成走路。且無論戰況,開戰初期一兩個月內,是不會有船隻進入台海周邊,對兩岸來說都一樣。對我們來說,要預防基礎供電供氣的原物料被斷絕,就該從現在起,做好分散式的儲放準備。
戰爭若拖到三個月、半年以上,這些問題反倒不用太擔心。現代戰爭會以不要傷害平民為前提,中國最有效的斷絕台灣原物料供應的手段,是直接摧毀港口,不是船艦封鎖。軍艦封鎖的風險極大,且會遇到外國干預,以民生需求為藉口強行派船進入,反而難處理,把港口打壞就只是台灣的事。況且,戰爭若拉長到好幾個月,必定嚴重影響東亞所有國家,包括中國在內,想要此時才開始破壞民生、對平民士氣的攻擊,為時已晚,只會變成他國介入的口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