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7於台北榮總醫院舉辦的健康台灣全國論壇最終場,召集人陳志鴻彙整全國討論意見時提到,面對健保挑戰之一的藥品供應問題,應檢討藥品政策、扶植國內產業,具體作法包括凝聚共識訂定生物相似藥品政策。本次專題就生物相似性藥品議題邀請各領域專家,包含台灣醫藥品法規學會理事長康照洲、台灣生物產業發展協會秘書長林治華、財團法人台灣癌症基金會副執行長蔡麗娟以及台灣年輕病友協會副理事長劉桓睿共同提出不同面向的看法,盼未來台灣能夠提供病人更佳的醫療環境。
「平替」是近年熱門網路用語,亦即「相近效果下的平價替代品」,生物相似性藥品即是原廠藥生物製劑的「平替」,也就是原廠藥過專利期後所生產的相似藥物,與原廠藥相比,其品質、安全、療效皆無差異的藥品;然而與學名藥相比,其技術門檻、成本也較高,而許多生物相似性藥品也是由國際藥廠開發生產。
根據健保署2022年在「我國生物相似性藥品品發展願景研討會」的推估,生物相似性藥品若取代全部原廠藥品,則預計可省下新台幣18.1億的藥物花費,然而根據現行健保申報量生物相似藥分析結果,推行至今其佔比僅7.38%。近期,健保署醫審及藥材組副組長張惠萍表示,「全民健康保險推動使用生物相似性藥品之鼓勵試辦計畫(草案)」將提至共擬會討論,盼能運用生物相似性藥品照顧更多需要用藥的病人,提升我國醫療照護品質和民眾用藥權益。
台灣醫藥品法規學會理事長康照洲:生物相似性藥品發展陷瓶頸
康照洲表示,生物相似性藥品可幫助台灣朝向可負擔的醫療前進,且隨著更多的生物製劑專利到期,若有合理健保環境與制度,則可為健保節省更顯著的健保藥費,使台灣有機會納入更多的新藥給需求病人外,也能使給付範圍有望接壤國際治療指引。
然而,現行生物相似性藥品卻處於發展瓶頸。在臨床端,雖醫院進藥規則有所放寬,但因為藥價差門檻,導致醫院不一定會進生物相似藥,致使醫師想開藥也無法。
康照洲也提到,現行藥品健保給付規範因考量財務影響,多會針對仿單適應症有所限縮;然而隨專利到期後,隨原廠藥價格調整與生物相似性藥品收載,應可開放其他適應症於生物相似性藥品,嘉惠更廣泛病人。根據2021年財團法人台灣癌症基金會所做的癌友問卷調查,其中點出一重要關鍵,將近半數的病人對於醫師的處方信賴度與依賴性極高,病人相信醫師會幫自己做最好的選擇,因此醫師對生物相似性藥品的觀點以及在生物相似性藥品的使用,皆扮演重要角色。然而,該研究發現,僅有33.3%的病友從醫療人員端獲得「生物相似性藥品」的資訊,顯見台灣對於生物相似性藥品的議題尚未被大眾所認知。
健保署:本次試辦計畫會找醫院管理者溝通並給予醫療團隊鼓勵回饋
對此,張惠萍回應,本次「全民健康保險推動使用生物相似性藥品之鼓勵試辦計畫(草案)」的共同擬定會議將找各區的醫院代表溝通,希望透過此計畫,讓醫院除了進原廠藥,也能夠考慮生物相似性藥品。同時也會以點數回饋給醫院,再由醫院分配該點數給醫療團隊,包含醫師、護理師、個管師等,鼓勵醫院與醫療團隊增加對於生物相似性藥品的使用率。
病友支持團體:醫師觀點對病人具高度影響力 期待醫界共享臨床真實數據
台灣癌症基金會副執行長蔡麗娟提到,癌友對原就診醫院及看診醫師的黏著度高,目前醫院生物相似性藥品與原廠藥已經採雙軌並行、兩藥並存的機制,讓自費病友可依其對治療的瞭解和期待、經濟狀況,有選擇用藥的機會。同時很重要的是醫師開立處方時應有藥物學名加上商品名,以利病人與家屬能在不良反應發生時,可進行後續追蹤確保用藥安全。
蔡麗娟也向積極使用生物相似性藥品的醫學中心喊話,期許醫界能多分享生物相似性藥品臨床使用狀況與經驗也助於醫師端更有信心。蔡麗娟也重申,生物相似性藥品在前端的把關跟後端配置不良反應的監管機制,都非常重要,有助於未來生物相似性藥品使用的比例能夠提升,這是一連串的配套跟過程。
臺灣年輕病友協會副理事長劉桓睿表示,協會近年製作滿多有關「原廠藥」與「生物相似性藥品」的衛教資訊,他觀察,年輕病友多數願意主動搜尋新知,對於生物相似性藥品的接受度滿高的,先求「有藥可用」的病友比例預估也佔了至少七成,盼未來不僅能方便的使用到生物相似性藥品,政策上也能以生物相似性藥品節省藥費,同時擴增給付。
台灣生物產業發展協會秘書長林治華:生物相似性藥品運用率提高,有助擢升台灣醫療環境
推廣生物相似性藥品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卻是打造優質永續醫療的必經之路。台灣許多大型的醫院,對生物相似藥的使用經驗逐漸增加,然而究竟「有多少專利藥物即將到期?」、「台灣公司開發生物相似藥的能力如何?」林治華認為台灣應通盤檢視現況,以檢視建立生物相似性藥品制度對台灣健康投資的重要程度,以及台灣能否如同歐美各國一般,快速且大量以「生物相似藥」取代「原廠藥」,讓更多藥物被給付,減輕病人負擔。
新醫療科技快速發展帶來藥品價格大幅增加,連帶影響到病友的藥物可近性,這是全球都面臨到的問題,各國也紛紛導入生物相似性藥品創造市場競爭,並訂定至少五成以上的生物相似性藥品目標轉換率,若國內能將生物相似性藥品的使用率提升至國際水準,長期而言能夠顯著降低健保與病友的財務負擔。
同時,林治華也根據整體醫療發展提出產業觀點,「健保因為財務問題,用藥可近性較他國更嚴苛,使台灣整體治療成效、經驗與技術逐漸脫離他國,長期而言,對國內整體生技產業發展以及病友治療並不樂觀,而生物相似性藥品的導入,可以提升健保資源配置效率,引入更多新藥,增益病友選擇權利,也能提升國家的醫療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