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證監會(CSRC)近來揪出好幾家國企財報造假,直接打入特別處理(Special Treatment;ST)板塊,導致多達40萬股民的資產可能在一夜之間清零,昨(5日)多達50檔股票跌停,其中造假情形最嚴重的上市國企錦州港被抓包連續4年造假,虛增86億元人民幣(約365億元新台幣),直接從A股變成「ST錦港」,重挫投資人信心。
綜合中國媒體《財聯社》報導,錦州港在2018年至2021年間,虛增營業收入和利潤,虛增收入總計達86億元人民幣,利潤1.79億元人民幣(7.62億元新台幣);該公司近日公告收到證監會下發的《行政處罰及市場禁入事先告知書》,根據《上交所股票上市規則》被實施風險警告(ST),股票在6月3日停牌1天,復牌後A股名稱變成「ST錦港」,B股則變更為「ST錦港B」,對9.64萬股民來說簡直是平地一聲雷。
除錦州港外,深圳國企特發信息、福建平潭國企海峽創新、河北邯鄲國企匯金股份、新疆國企中泰化學和浙江國企國瑞科技等均因財務造假被ST。其中特發信息在2015至2019年間,連續5年虛增利潤1.7億元(約7.23億元),9.88萬股民踩雷;海峽創新2018至2019年間虛增營收1.22億元人民幣(約5.19億元新台幣),3萬股東受損;匯金股份2021年虛增利潤1524.52萬元人民幣(約6483萬元新台幣),共計5萬名股東受影響;中泰化學2022年虛增收入42.48億元人民幣(約新台幣189.6億元新台幣),11萬股東蒙受損失;國瑞科技虛增收入2.2億元人民幣(約9.36億元新台幣),2萬股東苦不堪言。
據同花順iFinD數據顯示,截至6月4日,今年因違法違規行為被開具行政處罰決定書的國有企業已達21家,較去年同期增加13家;另已有18家上市國企被實施風險警示(ST)。
中國證監會嚴抓企業財務資訊違法披露
今年4月新的「國九條」發布同一天,中國證監會也制定《關於嚴格執行退市制度的意見》,強調企業一旦被認定財務造假,無論金額大小均需被實施ST,並將造假金額達一定標準的企業強制退市。
事實上,錦州港去年11月就公告,因為涉嫌信息披露違規,被證監會立案調查,除此之外還有正威新材、觀典防務、ST證通、*ST巴安等4間公司,同樣在近期被立案,從2023年以來,因涉嫌信息披露違法違規涉嫌被立案調查的中國上市公司將近60家。
國企造假事件曝光後,A股市場信心受挫,自媒體「清流財記」撰文指出,股民本以為只有民企會造假財務,沒想到國企也天雷滾滾,千萬不能心存僥倖;巨豐投顧分析師郭一鳴認為,監管趨嚴之下風險警示迎來常態化,更多中國上市公司會被ST,退市個股數量將會越來越多。